来源:台湾《旺报》社评
台湾副总统赖清德赴日参加前首相安倍晋三家祭返台后,随即就美台与两岸关系发表论述,虽然充满“尊蔡”色彩,但一改过去谨守分际的低姿态,涉及专属总统权限的外交、两岸议题,流露竞逐2024的企图心。赖清德社会形象不差,民意支持度也非常高,但台独标签是其总统路上的障碍,中国大陆早就把狠话撂在前头,美方也对他存有疑虑。
抗中护台搞错方向
民进党全代会萤幕显示巨幅安倍晋三遗像,安倍生前提出的印太战略愿景,似成为赖清德乃至整个民进党高举的旗帜。而向来以安倍为偶像的赖清德,更是透过此次弔唁展现出与日本政坛深厚的人脉关系,相信“日本牌”今后将是赖清德卡位2024的优势之一。但是,如果赖清德只是一味模仿安倍的形象、作风,甚至将安倍以个人身分大力呼吁的“抗中护台”作为竞选总统的诉求,不仅搞错了方向,也是对安倍政治遗产的误读。
若套用赖清德“务实台独工作者”的咨询,那么安倍晋三就是一位“务实右翼主义者”。作为首相的安倍,与作为议员的安倍,这两者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无论作为家族政治传承者,还是担任议员期间及卸任首相后,安倍在历史、修宪、中日关系等敏感议题表现的政治倾向,毫无争议是一个右翼主义者,一旦就任首相,就把右翼的一面收在身后,以务实的思维处理与中国之间的政治矛盾。
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两次重要转机,都与安倍晋三密不可分,这已写入了习近平、李克强在安倍猝逝后的唁电之中。2006年安倍首次就任首相前,中日关系因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而掉入冰点,安倍上任后立即承诺任内不会参拜靖国神社,搬走了当时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很快,安倍访问北京展开“破冰之旅”,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次年回访日本进行“融冰之旅”,开启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蜜月期,一直延续至2009年日本政党轮替之后。
安倍第二次就任首相前,因野田佳彦任内爆发钓鱼岛国有化风波,中日关系再次跌至低谷,大陆反日情绪高涨。尤其当时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政策,宣示美国将重返亚洲,目标有意无意指向中国,影响所及,日本官方和民间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明显抬头。
安倍第二任期上台初期,配合美国战略彰显其右翼、强硬的立场。在此背景下,2014年北京APEC首次“习安会”以尴尬、冷淡气氛收场,但双方关系很快就稳定下来,一年后的第二次“习安会”,双方相见欢,关键在于安倍接受了中方以“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作为改善双边关系的政治前提。
大陆支持安倍三箭
“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是1972年中国大陆与日本建交后签署的四份外交文书,反映了不同时期双方对台湾、历史等敏感问题的立场,其中不乏类似九二共识的求同存异、各自表述。安倍之所以接受“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作为前提,一方面因为这些文书是需要尊重的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则因为这个概念包山包海,只要概括接受就可以避免名词上的争议,换取对中关系改善空间。果然,安倍第二任内,中国大力支持“安倍三箭”政策,游客与资金涌向日本,为日本创造外汇收入与投资,两国并携手推动RCEP谈判,若不是疫情影响,习近平很可能亲赴日本出席东京奥运开幕把中日关系带到新高度。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安倍也已去世,中日关系亦陷入困境。
作为首相的安倍晋三,愿意暂时放下意识形态,把“务实”摆在“右翼”之上。赖清德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他曾以台南市长身分访问大陆,也曾拋出“亲中爱台”、“九二共识不是问题”、“废除台独党纲也不是问题”等两岸论述,但包括北京与华盛顿,仍未完全信赖,显然他“务实”的能力与表现仍待检验。以安倍为偶像的赖清德,如何学习安倍务实的勇气,并能得到国内、两岸与国际社会的信任,将决定他的政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