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前天举行的种族和谐行动论坛上致辞时提出,由于社交媒体的多样化和小众化,可能造成人们退回自己的“孤岛”或“部落”,导致本来就由不同背景人群组成的新加坡社会,出现互不信任的危机,国家分崩离析。今年的行动论坛主题设定是培养甘榜精神,以实现“甘榜2.0”,其依据是过去从不同甘榜迁移到组屋的人群,都能从不同背景和多元身份的环境中,找到共同点,打造延续了多年的独特而多元的空间,并且保持凝聚力。
新加坡建国将近60年,虽然在世界主要国家中还算年轻,但作为小国寡民,持续扩大对外接触和引进外来人才与移民的政策,让本地社会一直处于族群的变动中。为了保持社会和谐与安居,让国民产生归属感,对国家未来保持信心也乐于奉献,强化国民身份认同是很重要也没有终点的工程。
建立共同体身份认同,凝聚国家认同感的面向很多,其中一些重点包括新加坡政府长期已经在做的,例如让国民在最大程度上拥有合理与足够的住房、食物、就业、教育、医疗等人类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安全感,这些虽是国家对于国民来说最基本的意义所在,但由于条件不同和错综复杂的原因,包括很多发达国家也未必能实践得好;但新加坡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上下齐心,勤恳经营,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包括黄循财所提到能引起国人共鸣的组屋、熟食中心和学校,而国民服役更是男性(包括一些女性)国人无可替代的集体认同表征。
除了这些,分布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和看护机构,以及负担得起的医药费,在照顾老龄化社会的国民方面,也践行了上述新的社会契约,发挥强化国民认同的价值。至于近期越来越多年轻国人关注的组屋价格问题,则是第四代政府必须密切关注,谨慎应对,小心调控的任务。
此外,居民表达不同意见的空间,对政府施政也很重要,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智慧语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说明政府决策不能闭门造车。这在族群越来越复杂,互联网带来的挑战越来越艰巨的时代,更须要慎思明辨,在广泛了解民众需求和社会不同期待后,做出符合最大公约数利益的抉择,并善用舆论,取得社会最大的认同。各方面利益或需求的多元化甚至分歧,在现代社会本不是大问题,只要在重大课题上,不局限于少数人的利益或偏好中,并能引导民众注意到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公共媒体所呈现的视角,理解政策选择背后的理性思考,或许就能避免舆论争端过度所造成的社会对立。
政府要在舆论方面取得民众关注与理解,很大程度上必须保持信息的及时公开与坦诚。网络时代的信息以微秒计算,若在重大事务方面透明度不足,导致半真半假的消息在社交媒体流传而被扭曲利用,轻则会留下不良印象,重则成为带动某些群体心理认知的风向工具。一个正面例子是两年多来的疫情,让许多国民围拢关注主流媒体的报道,取得正面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对新加坡抗疫成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而在政府的责任之外,民众自己的公共意识也很重要,避免沉迷在社媒里的同温层,对社会议题陷入单一思维,乃至走向极端,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不妨以积极角度维护社群和谐,这些都是整个社会的人群之间能不能持续保持互信的基础。
不管发达还是落后,很多国家的动荡,都与人民或族群间的互信或互助精神撕裂与崩溃有关,而不单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对立。政府可以换,但如果人民基于政治立场、族群或宗教等的极端划分,而不问是非,立场先行看待公共政策或国家利益,难免很快就会导致国家内部之间信任的崩盘。新加坡当年以族群为基础的甘榜之间,尚且会因一两个谣言而发生冲突,现在族群混居的社区居民,更必须能够辨识并排除互联网不良信息有意无意的挑拨或误导,坚定立足作为独立国家的意识,看待自己的社区事务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