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绍:从林郑月娥临别发言看性格悲剧

时间:2022-06-15 10: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作者:刘锐绍

林郑月娥即将下台,近日不断作“临别秋波”发言。不过,她的秋波到了民众心里,“秋”、“心”合成“愁”,变作万民心上“揪”。她过去5年的表现,应验了《庄子集释.外篇.秋水》之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很多人感到,跟她谈施政之道,简直是废话。忽又记起白雪仙在《蝶影红梨记》的歌词:“留将老泪洒天涯,张灯送客难回步。” 

(1)近期发言七大错误伤人伤己
──林郑月娥表示,过去3年(意指2019下半年至今)受“很多事”影响,“正正经经做行政长官想做的事只有两年(意指2017下半年至2019上半年)”。民众会问:“很多事”指什么事?由陈同佳案引起的“修例事件”?如果说只有两年“正经办事”,那么“很多事”就不是“正经的事”了。但这些“很多事”是谁搞出来的?事件的原点从哪里来?请她回答。

──她表示,港府推动修订《逃犯条例》没有错失(指原意),但“因为当时的解说工作做得不好”,“我们的主事官员没有认真解释,甚至没出过清晰的Q&A(问答)”。但民众清楚记得,当时她也经常站出来解说,由起初不肯“暂缓”到后来“寿终正寝”,都是“好打得”的她所说,怎可以把主要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外界一般认为她暗示李家超和郑若骅)?

──她表示“到后期已经太迟,别人的文宣工作已经排山倒海”,还有“微电影反对条例”。民众会问:官方和建制的文宣少吗?来得晚了吗?不够排山倒海和没有气势吗?都不是。关键是能不能说服民众而已!况且,林郑月娥的话包含了“自己阵营的文宣工作不行”之意,这又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团队)威风之举(这是她经常犯的弊病),教建制人士情何以堪?

──她说:“社会上时常都有些人想挑拨离间,挑拨离间公务员和市民,挑拨离间公职人员系统中的高层和前线同事。”民众会问:外界“挑拨离间”就可以分化吗?这岂不是很儿戏?而且,外界为什么“挑拨离间”成功?官方和建制的凝聚力在哪里?须知道,她自己就是领军人物。

──她说,除了立法会政治内耗(意指泛民阵营造成)外,“传媒及意见领袖亦放大官员言论及措施,令官员压抑个人潜能,未敢突破及创新,只选择做自己的本分”。这里有三大谬误。(一)她的话是否暗示,官方和建制之内没有可以引导主流民意的传媒和意见领袖?错了!其实很多,只是对象和效果不同而已。她这样说,其实贬低了自己人。(二)外界的传媒和意见领袖可以发挥影响,不是因为“放大官员言论及措施”,而是政策措施和她本人的问题。(三)真的是传媒和意见领袖可以“压抑官员潜能”吗?果真如此,倒要看看官员和领军人物的质素了。

──她说下台后一定不会考虑筹组智库,因为这“等于干预,甚至影响当届政府工作”。此语不单贬斥了成立团结香港基金的董建华,及成立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的梁振英(均是前特首),也开罪了建制派的智库,包括全国港澳研究会。按林郑月娥的意思,上述智库不是在不断“干预”吗?

──她表示不会干预下届政府,但又说“现届政府有很多工作需要延续,最明显就是北部都会区”。她重申在土地供应方面,“(今届政府)前人种树,(下届政府)后人乘凉”。这些话反映她既要邀功,也要干预下届李家超政府。虽然李家超亦有参与现行计划,但未来怎样做,是他的权力,林郑月娥毋须说得那样露骨。

上述七大错误不单折射出她的逻辑和思维混乱,更显露她作为高层政治人物的致命缺陷。从低的角度和要求看,她不懂待人和交友之义,也不懂处事和处世之道;从高的角度及要求看,她不懂身处官场的政治伦理、规矩,更没有政治智慧。她的个人主义、刚愎自用、自己从来没错的性格障碍,导致她的性格悲剧。但她又身在高位,于是变成社会和政治悲剧,现有制度却无法制衡。这就是更大的伤害!

(2)“三歪”和“一对”
扭曲更多
──林郑月娥表示,《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港人的言论、集会及新闻自由均未有改变,传媒仍可批评政府,甚至严厉批评她本人(希望她感到此文对其批评不算严厉)。但这些都是官方角度,认为目前已经拨乱反正,由乱到治,由治及兴,一切正常;但民间的感觉并非如此,反认为她扭曲现象和解读,此乃“一歪”。

她说“若传媒自我审查,则无法控制”。民众会问:今天的现状是传媒“自我审查”?还是官方针对所致?此乃“二歪”。

她又说,回归后到实施国安法,“媒体的登记数字增长,当中不乏境外媒体”。民众会问:增长的是内地媒体(也算香港境外)?还是外国媒体?有没有故意混淆视听?外国记者当然都要受法律约束,但现时普遍感到压力增加,从香港外国记者会的待遇可见一斑。这可以理解为“强己弱敌”的方法,但这能代表新闻自由不变吗?此乃“三歪”。

──她说:“我又无班底,又无打手,又无代言人,我只是一个人。”圈中人发觉,不管什么原因,坚持原则也好,孤芳独赏也好,她早已是孤家寡人,难以合群或合流。她有此自知之明,乃是“一对”(也许是唯一的“对”)。

上述事例说明,扭横折曲、抽空现实、倒果为因,正是她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常用的3种手法,导致她言行分裂、难以服众,无法凝聚力量。她给自己开了一张成绩表,表示“无愧于自己”,但民众则说,她“有愧于港人”。她为自己的42年公务生涯画上“完整句号”,但民众则认为这绝不是完美句号。此文也不是人去茶凉,对她算帐,而是希望来者可追,不要重复她的错。毕竟她已是“张灯送客难回步”,但如果“难回步”的是香港,又岂是你我所愿见?

作者是时事评论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