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安全感去哪儿了?

时间:2022-06-15 07:4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早点

京腔新韵

中国社会最近不大太平,北京和上海分别发生办公室凶案和街头砍人案,而最受舆论关注的是唐山烧烤店一群壮汉围殴女子的事件。

案发现场的视频让人非常震惊:大庭广众之下,女子因为拒绝被骚扰遭到暴力群殴,施暴者气焰嚣张,以强欺弱、以多打少,而且下手狠毒。很难想象这种《古惑仔》电影里的情节,在现实的中国社会,竟然是真人真事。

这起暴力事件过去几天在中国引发强烈公愤,施暴男子遭到全网声讨,相关的新闻连续多日在微博热搜榜上霸屏。案件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它不仅触碰了社会法治的底线,还严重挑战了大众的安全感。

案发现场的视频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到闹市的烧烤店吃宵夜,这是很多中国人生活中熟悉的场景。

几年前,“共青团中央”官微还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强调中国的“安全优势”称,“深夜出门撸串?不好意思,美国给不了你这种安全感”;“凌晨两点在路边撸串,半夜独自外出……这些在中国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美国却可能成为一道道催命符。”

可就是在很多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中,这几名唐山女子却遭遇无妄之灾,当街被毒打。正如微博热搜上的一个词条所言,“唐山女孩被暴力围殴是所有人的噩梦。我和我的亲人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无辜的受害人?唐山打人案是不是个案,其他地方有没有横行的黑恶势力?”看完视频,这些都是闪过人们脑海的问题。

唐山打人案,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担忧和焦虑,而这与当下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弥漫的强烈不安全感也很吻合。

这种氛围一方面是疫情造成的。今年3月以来,新一轮疫情在中国蔓延,上海封控长达两个多月,北京好不容易走出5月的半封城状态,眼下又因天堂超市酒吧的疫情而人心惶惶。动不动就封控、去哪儿都担心成密接、三天两头核酸检测,这让进入抗疫第三年的中国社会陷入焦躁。

如果说唐山的恶性打人事件,以及后期通过唐山民众实名举报的涉黑涉恶事件,透出公权不作为带来的社会安全感缺失;那么高压防控下,公权在一些抗疫作为上边界模糊,何尝不也是给很多中国人带来不安全感。

上海封城期间,官方采取各种高压抗疫手段,包括上锁隔离、“说你是(阳性)你就是”、破门拉人去方舱隔离、强迫市民交出家中钥匙、进入民宅消杀等漠视法治原则和公民权益的做法,一次次触碰人们的安全感底线。

就在全网热议唐山打人案之际,互联网上又传出“天降红码”的荒谬事。河南多家村镇银行近期发生取款难的问题,焦急的储户原本想前往省会郑州反映遭遇,却被“精准”赋予健康码红码,有人在抵达郑州后被要求隔离,遭遇变相软禁。

防疫用的健康码,俨然成为地方政府阻止特殊人员流动的维稳工具。防疫损害隐私的问题一直被诟病,但在病毒恐慌和疫情不确定下,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接受了把个人隐私和便利让渡给政府的现实。“天降红码”话题在网上传开后,许多人担忧,防疫的名义下还会有多少权力随心所欲,还有多少个人权益会被侵害?

中国社会弥漫的不安全感,也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加大相关。中国经济正经历多年未有的巨大压力,增长失速已经传导到就业。面对裁员风险,或是不小心被隔离后的手停口停,很多人得掂量收入损失的风险,尽量少消费、少花钱、少贷款。收入上的不稳定风险,难免引发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甚至是恐慌,从前建立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收入来源稳定上的安全感被削弱,导致社会不满情绪日益滋长。正是在这种普遍情绪下,任何公平和正义的缺失,都更容易击中社会的敏感点。

同时,唐山打人事件虽然它不能代表中国整体的治安状况,但也确实敲响了防堵治安漏洞的警钟。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唐山展开了新一轮“雷霆风暴”专项行动。外界也在关注,“雷霆风暴”是否会拓展到其他城市,在中国各地掀起一场新的严打风暴。

因为法治基础薄弱,中国往往需要通过带有人治色彩的行动,推动社会风气转变,但运动式的严打要避免成为“一阵风”,始终得依靠强化法治的建设。此外,除了浅层次的人身安全感,如何在疫情和经济的种种不确定下,重建社会的心理安全感、缓解人们紧绷的情绪,也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新难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