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联合新闻网
作者:杨颖超
法国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建造的皇宫,这个极尽豪奢的宏大建筑,当初定位是反映政府权威,所以盖了包括进入主建筑前,必须先走的宏伟“大使楼梯”,其设计理念据称是要震撼来访的外国政要。在历经沧桑成为博物馆后,馆方又耗费巨资买回原始家具,试图恢复原状。不知有哪个法国文化部长敢说,这建筑威权?
前日翻腾的中正纪念堂转型议题,含有丰富面向。本文仅从文化、历史、政治来谈。文化部分已如前述。纪念堂是台湾《文化资产保存法》保护的“国定古迹”与台北市定文化景观,部长动辄用威权形容文化建筑,好奇他是否知道,政治学只定义过威权体制、制度,最多提到思想,从没听说威权建筑。文化研究或许可以借到傅科等人概念,但那些人可曾推动文化建筑转型?而部长拼凑其他地区的模糊概念诠释并以之处理台湾文化建筑,不知是担任哪个地区的文化部长。
至于转型展览反映的历史事实面向,至少有两点思考:一、说蒋治下白色恐怖横行,无数人民遭殃受害,引发台湾社会一波波反抗行动,完全无视当时多项投票民调数字显示政府受欢迎程度,与用那些数字分析反映人民意向的学术看法。符合群众意志政策,到底让多少人觉得恐怖?时代环境下,谁的道德性较高?必须面对。
二、蒋的事迹对当代来说,纪念意义为何?也该回答。纪念堂表彰大中至正精神,才能在复杂情况下团结台湾。蒋时代多数人民是否肯定政府以实际作为追求均富、教育平等,而非延续日本时代笼络地主特权?所谓一波波反抗行动,到底多少人参与?例如绿营常提的美丽岛事件,后来选举得票率如何?可为公评。反之若为一党一家之私,当年菲律宾强人马可斯在人民走上街头时动用军队,最后仍出逃海外,可见武力不是政权稳定关键。
而展览特意选用野百合学运当时想与之保持距离,但取景技巧高超,变成人民仰望之民进党主席占照片三分之一的巨大背影与党旗照片,似在暗示民进党当时对学运的领导。脱离史实的诠释,罔顾李登辉前总统当时利用学运固权的主角演出,已经彰显了所谓转型的政治与党派性。
所以一个部长不用民意背书就试图淘空文资法要保护的古迹与文化景观。从新展览报道看来,他们撤下孙蒋画像,换成上述时任民进党主席,高高在上俯视群众演讲照片。记者问未来画像还会不会再放回去,部长说不会,再问:“有跟朝野立委讨论过这个事情吗?”部长说:“这个不需要讨论,这文化部本身就可以决定。”
但理应继承天下为公精神的泛蓝政党,是否能保护此具有丰富内涵的建筑?从正在进行市议员初选情况来看,人民也没天真的理由。
因为市议员选举是复数选区,可以容许多元声音出现,而初选出线方式,又是以住宅电话为母体抽样民调,会在家里接电话的族群,应非对蒋议题陌生的年轻人。但目前争取市议员提名的泛蓝新秀,却没看到多少人为蒋说句话,政治力噤声不语,令人怀疑台湾多元社会实力。
蒋万安立委虽在这当口切入话题,但作法未尽周全。此次出手,应是做过民调,知道公道自在人心。但不知是否民调题目未能更进一步?他谈两蒋功绩,局限在领导人的反共保台成果,未点出两人事业廓然大公,深受当时多数人民支持事实。
为求组织发展,社会不可能只有人民。强调全民的展览,也还是留下“特殊贡献重要人物”与俯视渺小人群的巨大背影。蒋在当年殚智竭虑,尽可能的团结多数开出新路,今人走进纪念堂当下,得以反思现政府成绩、正分裂或团结台湾。台湾教育爱称培养独立思考公民,如何养成看证据不盲从习惯,正考验受过历史课纲共业教育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