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日前对国会表示,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重新校准美中贸易关系,检验中国如何落实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承诺。她建议美国应从事“战略性投资”,提高战略产业竞争力,捍卫本身经济利益,并与盟友合作,使供应链更具韧性,以免受中国不公平经济做法负面冲击。
有评论指出,戴琪的证词代表美国对中国经贸战略的转变,这话没错;但我们认为,深层次看,这又何尝不代表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战的无效甚至是挫败。美国从奥巴马以来,以遏制中国快速崛起的经济政策,包括在奥巴马时代是“封”,如以TPP封杀排除中国;到特朗普时代则是“打”,以惩罚性关税、制裁中国企业,甚至污名化中国的产业政策;到去年拜登上台,更是提出各式各样的新思维新工具,如“创新法”、印太经济架构等,但所有这一切,在戴琪的评估中似乎均收效甚微,而不得不进行再一次的大调整。
有三个现象或指标也许可以说明美国对中贸易战、关税战、科技战的失败:
──特朗普2017年上台之后,2018年3月开始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一再提高并扩大中国大陆对美出口商品的惩罚性关税,但近三年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但未见缩小,反而愈见扩大。
──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重新豁免对352项从中国大陆进口商品的关税。美国此举,除了默认特朗普以为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有利改善贸易逆差的观念错误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此等关税的课征反而大幅助长了美国的物价膨胀。近一年来,美国的CPI从去年4月的4%逐月升高,到今年2月已上升到7.9%;换言之,美国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战不但无益于贸易逆差的改善,反而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助长了美国自身的通货膨胀。
──去年年底,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伟大的竞争:21世纪中国与美国的较量》,该报告对过去20年以来美中两国之间的科技竞争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趋势作了预测。报告指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高科技制造大国。”报告具体列出,中国在人工智能、5G、量子信息科学等领域已成为世界第一;在另一些领域如半导体、生物技术、绿色技术等,则可在未来十年内超过美国。所有以上已经领先美国或即将领先的科技都属于人类第四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核心范畴。
面对这些现象折射出经济战的无效或挫败,美国政府官方实有必要去深入了解其中的深层次原因,而非沿续着既有的以反中为诉求的经济战思维,继续地错误下去。
美中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是结构性的,一方面是美国长期以来过度强调金融化所导致的制造业空洞化,另方面是中国依据比较利益原则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的结果。美、中两方面的效应相乘相加,在商品贸易上的巨大失衡是逻辑上的必然,美国采取任何经济战的手段,或无济于事,或两败俱伤,或美国自伤更大。
美国要搞“战略性投资”,还强调与盟友合作,以强化供应链来保障美国利益,并对抗中国,这一切也都违反了美国自己一再强调与信奉的市场经济原则,不但无益于自己,还拖着一众“盟友”下水,最终伤害了全球利益。
美国最佳的、理性的而且是唯一的选择,就是彻底扬弃反中思维,回归全球化大道,尊重市场经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根据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共谋全球发展的最大利益。一门心思对中国大陆搞经济战是一条死胡同,走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