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缺蛋事件重创台湾政府威信

时间:2022-02-14 10:5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春节年前北台湾出现缺蛋危机,许多店家货架上的鸡蛋被民众一扫而空,大卖场推出限量购买鸡蛋的措施。农委会忙着推出蛋农补助措施,并急切地要从境外进口鸡蛋纾解。然而这些作为似乎效果有限,短期内买不到鸡蛋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缺蛋是这波疫情肆虐下的一个民生小插曲,却是政治人物牴触“人民小事就是政府大事”施政信条的大忌。这次鸡蛋短缺凸显政府惯性处理特殊危机的盲点,百姓开门七件事随时有可能会吞噬政府威信。

疫情肆虐下的物价上涨问题早已不是新闻;国发会追踪17项重要民生物资指数去年高涨2.43%,是最近三年高点,而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1.96%更创2008年以来新高。行政院看到民生物价成为社会关切议题,赶紧推出黄豆、小麦及玉米营业税调降,奶油、奶粉等食品原料进口关税减半,以及汽柴油货物税降低等稳定物价措施。然而这些政策作为皆属短期权宜性质,政府还是认定疫情稍缓后一切便恢复正常了。

政府对于国际财经情势的自信也展现在要求春节蛋价不涨的政策上。虽然农委会官员事后否认曾“强制命令”蛋价缓涨,官员只是邀请产销业者座谈达成“共体时艰”的共识。但事实就是蛋农无法以合理价格出货,加上气候、鸡瘟与成本高涨早已逼迫农民减少产出,蛋源供应吃紧乃是必然结果。

更何况缺蛋消息一经传播,社会抢购进一步造成鸡蛋供应短缺扩大。所以,连农委会自己都承认每日鸡蛋缺口200万颗,而目前洽商国外进口2000多万颗鸡蛋的规模竟是三年前发生类似问题时的4.5倍。

政府展现“冻涨”民生物资的施政魄力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面对缺蛋民怨,农委会耗费人民近3亿元(新台币,1400万新元)税金,急就章地推出补助措施鼓励蛋农加速生产,但短期内许多家庭的餐桌上依然看不到鸡蛋。从这次缺蛋事件,政府因此需要学到以下三个教训。

首先,政府应更确实地掌握农业产销状况,建立具有前置处理能力的预警系统。

冠病疫情已进入第三年,国际原物料供需失衡必定发生,农委会理当有充裕的前置时间以为因应。缺蛋事件证明,政府既有的产销规划及预警系统不具稳定民生经济的能力。农委会若不积极改善生产预警与调配,未来层出类似的危机仍会是人民生活的梦魇。

其次,政府本来就该关心物价体恤民瘼。但违反经济供需原理,动辄冻结物价却又缺乏有效配套措施的民粹治国,反而凸显当政者治国的无能与无方。政府照顾民生的前提是要让社会物资不致匮乏。当民生物资出现一时的供需失衡,政府或可加强稽查囤积不法避免哄抬物价,改善产销通路并增加替代货源。但暴虎冯河的压制蛋价,却让人民无蛋可买,就是傲慢且视盲的施政表现。

第三,民生物资发生短缺的事后补救措施早已是缓不济急。农委会不计代价赶着想从日本、澳洲与美国进口鸡蛋,竟不清楚疫情造成的航运瓶颈一样适用于鸡蛋运输。官员宁愿忙着花大钱补贴蛋农,却吝于协调航空业者专机运蛋解决蛋荒。这种补贴蛋农日后增产,却害许多人现在无蛋可用的失衡作为正是人民对当今政府的施政感受。

“观微知著”,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如果国际各类原物料价格皆高涨时,政府还能靠冻涨及补贴招式与之抗衡吗?政府对农业生产与价格循环周期,这种经济学教科书的典型案例都无法有效处理,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呢?疫情带出的物价问题或许还能靠疫情缓和纾解,但未来气候暖化及国际政经对抗带来的生产供需失衡,政府官员若仍以既有旧思维做决策,恐怕才是未来社会更大的灾难。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