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01
作者:陆一
继5G之后,半导体已经成为中美科技角力的战场。日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表一篇题为“技术领域的中美战略竞争:分析与展望”的报告指出,中国在科技领域急起直追,但整体仍明显落后美国。坦白说,这个结论是客观的。
一方面,中国在该领域的冒起,造成了美国的焦虑。近年来,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花式对华法案,晶片是核心针对内容之一。坦白说,恐怕连美国议员们都不可能完全搞的清楚明白。举例来说,就在不久前2022年1月25日美国众议院公布了长达2900多页的《美国竞争法案》,其中有520亿美元(699亿新元)关于晶片投资的内容。大概翻阅内容,大部分都会感叹似曾相识。是的,其实在2021年6月9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对32票之比通过了《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而《美国竞争法案》相当于是其众议院版本。
两个版本主要相同点在于520亿美元的晶片开支,但是细看内容差异还是挺大的——参议院要用1900亿美元加强美国的科技和科研,来“与中国竞争”。众议院不同意这个计划,换成450亿美元“增强供应链韧性,提高关键商品、工业设备的制造技术”,用来“将制造设施迁出引发疑虑的国家,包括对美国构成重大经济或国家安全威胁的国家”,也就是针对中国供应链。当然,这还不是最终版,因为法案还没有经投票通过。
美国有焦虑是正常的,但一是用错了方法,二是根本搞错了方向——美国至少在现阶段的对手是自己而不是中国。
《美国竞争法案》也好,《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也罢,乃至以后必然会不断推出的各种法案,且不说对美国晶片产业作用不应高估,就连对美国企业的发展而言,也是起次要作用的。虽然推动法案帮助发展、提供政府资金,可以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都并不是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首先,法案是政治秀场,政客积极表演,企业家意兴阑珊。我们都知道,比起议员们,优秀企业家和科研精英才对美国科技产业更为重要。但往往最积极的都是议员们:“高瞻远瞩”提出法案-激烈辩论-拉票-捆绑要求-法案版本不停修改……周而复始,也让我们看到的法案越搞越长。而真正懂行的人,比如多次报道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到国会出席听证会时常一脸无奈地面对一些白痴问题。所以,一来二回、再而三、三而竭的法案,除了政客乐此不疲之外,最终落到产业本身的好处还真不好说。
其次,事实上,美国在晶片产业的短板已日益明显。要说晶片产业的源头,毫无疑问是在矽谷。惠普(HP)的两位创始人得到史丹福大学教授指导,在车库白手起家。而后将晶体管之父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引入矽谷。但八个半导体精英叛出肖克利的公司成立仙童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成为许多著名晶片公司的起源,美国最大的两家CPU生产商英特尔和AMD都是从其中分裂而来。
按理来说,晶片产业马太效应非常明显,领先者可以利用技术壁垒、应用锁定等优势,设定技术方向捆绑行业,后发者要挑战实在太难。但现实已经给过美国沉重一击。上世纪80年代日本自主研发的内存晶片产业,正面痛击了美国晶片,无论是技术还是性能、价格都优于美国。最后美国动用种种霸权手段把日本晶片业压制下去,但这次暴露了美国晶片业的弱点——美国并不能保证技术和产业的领先。
为什么呢?这关乎晶片产业研发的特性。美国研发崇尚天才,天才在创新精神自我驱动下全情投入是很常见的,是创造性的。然而,随着晶片制程不断缩小进入纳米领域,延续技术和产业的领先,所涉及的流程技术环节多得不计其数。这就要求,一方面,需要持续专注,需要吃苦耐劳,耐心细致的解决各类烦人的小问题,才能不断优化晶片性能。另一方面,也恰恰是技术环节的错综复杂,更需要整个大团队配合、拼命的精神。这两点其实都可归集于——工作纪律。而这方面,美国是有差距的。
几个例子,便可窥探一二。拿美国最引以为傲的英特尔来说。英特尔在先进制程晶片制造上本该傲视群雄,然而在10纳米卡了多年,CPU晶片技术进展缓慢,业界戏称其为“牙膏厂”。另外,在手机晶片带动的移动网路时代,美国晶片制造业出现了严重问题,虽然英特尔仍与台积电、三星一起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晶片制造工艺,但技术上已经承认落后了,耻辱性地找台积电代工CPU晶片。
而正面教材就是,中芯国际一度在台积电前资深研发长梁孟松带领下,快速突破14纳米工艺。业界传闻,梁孟松对研发管理抓得很严,员工上交手机封闭开发每周工作时间很长。而这并不是梁孟松的发明,台积电一直就是这么做的。这种封闭研发的特点是,大量合格但不需要太突出的研发人才,只是在少数技术天才的带领下攻克技术难点。事实上,80年代日本自主内存晶片产业超越美国,以及而后韩国三星的后来者居上,产业发迹都是类似路径。
其实,美国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据悉,美国晶片巨头的华人和东亚裔员工与高管比例很高。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晶片半导体185万个就业岗位中,亚裔占28%远高于6%的人口比例。据报道,中微半导体创始人尹志尧曾介绍说,全球半导体材料专家的前六名几乎都是华人,他就在英特尔工作了近20年,许多晶片工艺解决方案都是华裔科学家提出来的。
毫无疑问,美国具备全球最优越的创新和科技产业环境,但一旦企业走上了疯狂逐利之路,就会忘了本心。这也成了很多美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当亚洲公司都在疯狂内卷,疯狂加班封闭研发的时候,美国企业做的最多的就是发债,上万亿美元都不是事。但这就和美国的通胀问题一样,钱解决不了问题。
美国如果不重新组织出肯拼命克服海量技术障碍的技术团队,并高效地在众多生产环节中搞好管理实现达标的合格率,再多法案、再多投资,都解决不了晶片制造的问题。这才是美国晶片产业骨子里的问题。
当然,另一方面,中国舆论也不应更不能自高自大。美国晶片业就算毛病再大,其发展阶段也远超中国。最新的2021年全球十大半导体供应排名中,美国有英特尔、美光、高通、博通、德州仪器、英伟达、AMD七家,占绝对优势。在这个产业,美国充分享受先发优势。更何况,中国晶片设计企业几乎完全依赖美国技术体系,制造企业同样受美国严重限制。晶片产业,可以说是中国受美国威胁最大、对美威胁最小的行业。
但从长远来说,中国晶片企业应该有发展信心,中国人是适合做晶片设计和制造研发生产的,上述“工作纪律”是中国的极大优势。就看是否能够弯道超车,但这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