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脉搏
《联合早报》1月13日头条新闻报道说,从2017年到2020年,本地居民个人存款增加近六成。从统计数据看,2017年到2019年个人存款率分别为28.6%、29%和29.3%,2020年个人存款率则跃进到40.6%。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疫情之前,也就是2020年之前,居民存款率是小幅度增长,环比增长幅度不到2%。
可是从2019年到2020年,突然出现剧烈增长,环比增长幅度接近40%,这其中有收入增长因素,人口老龄化消费欲望下降的因素,但是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疫情对大家的消费造成各种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负面影响。同等收入条件下或者是收入有增长的情况下,消费因各种原因被迫减少,因此存款明显增加并不奇怪,但是这是疫情之下的特例,不代表以后居民存款率会一直这么居高不下。
先说一下收入方面,从2021年公布的政府2020/2021财政年度的税收结果可以知道,整体而言,个人收入尤其是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在2020到2021年有增长。而有存款能力的,也主要是来自中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入不敷出,生活举步维艰,一般都很难有存款或者即使有金额也不高。
对于中高收入群体而言,收入的增长往往大于消费的增长,因此伴随收入增长,存款自然会增长,但是在收入没有大幅剧增的情况下,如果消费水平也与之前相当,那么存款很难剧增。之所以2019年到2020年存款率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消费减少了。
首先,史无前例的全球冠病大流行,让大家不敢消费。面对突然来袭传染性极强的疫情,以及各地发生的对生活必需品的多次抢购浪潮,大家变得恐慌不安,不知所措,也不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让大家都想多为未来进行储蓄,而不是享受眼前的生活而及时消费。“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不明朗的前景和不确定的未来让大家不敢消费。
其次,疫情之下的各种管制和全球的“暂停”键,让大家的消费受限。对于中高收入阶层,以前每年例行的出国旅游基本没有了,餐饮娱乐休闲运动场所几个月的关闭以及开放后消费人数的限制,都会抑制消费。例如运动场馆关闭,大家无法订场地运动,与之相关的运动设备少买了,所以是有连锁效应的,一项消费受限会波及一系列的连带消费。
又如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因为补习中心的面对面授课,以及兴趣爱好课程比如钢琴,其他乐器、体育类的课程,都因为阻断措施而不得不停课,对应的支出也没有了,后来虽然部分恢复,但是还是有人数的限制,消费无法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总之疫情让有心有能力消费的许多家庭和个人,不能像疫情之前一样尽情进行力所能及的消费。
再次,居家办公也减少了必要支出。因为居家,所以人们在衣着上就没有像上班那样讲究,每天一套居家服就解决了着装的需求,以前不时要时添置的服装鞋子(尤其是女性)因居家办公都可以省略不买了。吃的方面,以前上班在外面的消费以自己做饭代替了,自己做饭总体来说还是比外食要便宜一些。出行上因为居家,没有交通支出,又节省了一笔。
还有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在办公室上班之时,每天午餐时间喜欢在公司附近走走逛逛,哪怕没有消费需求,但是看到各种小店总能勾起消费的欲望,然后就会冲动消费。居家办公,基本就是“宅”在家中,出门少没有逛街和冲动消费了,这无疑又增加了银行账户上的钱。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疫情以来,市场利率非常低,许多有房贷的家庭,就没有填补贷款的动力,而选择一边欠着银行的房贷,另一边却是自己的存款增加。之前在房贷利率高的时候,一般手头有了闲钱,人们会定期填补以减少房贷的本金,从而减少利息支出。而2020年以来,房贷利率史无前例的低,所以多数人选择不填补房贷而是把钱存起来或者投资。
最后在2020年,政府为了帮助国人渡过难关,动用储备金给国人发放现金补贴,不同境遇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的国人获得的补贴金额有差异,但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也增加了国人的收入,对有困难的国人,这些转移支付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对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国人,则增加了一点他们银行账户上的余额。
2020年是疫情之年,居民存款率大幅上升,有收入上涨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消费减少的因素。如果储蓄是蓄水池的水,那么之所以水量快速上涨,不是因为突然有大量的水注入蓄水池,而是因为这个蓄水池之前源源不断流出的水,现在突然部分出口被阻塞,或者大家主动塞住不让水流出,所以水位就急速升高。未来一旦出水口被疏通或者大家主动打开阀门,水会很快地被排出,降到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水位。
作者是公司财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