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新年伊始,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就风尘仆仆,先出访东非3国和南亚两岛国,紧接着又在江苏无锡分别会晤到访的6个中东国家外长、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以及法国总统外交顾问。这一波出访和迎来送往,掀起北京冬奥前中国外交的小高潮,而其中的安排布局,有应对美国拉拢盟国封锁遏制,维护“一带一路”计划之意,而从中方提出“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印度洋岛国发展论坛”等倡议,以及积极介入中东波斯湾事务看,也有主动出击、积极有为的攻势外交意味。
首设非洲之角特使
积极角色不限经贸
外长新年首程先访非洲,已是中国持续32年的传统,充分体现出中国对非洲大陆的高度重视,这次是王毅担任外长以来第17次踏足非洲,他此次到访的厄立特里亚、肯尼亚、科摩罗3国,均位于东非,其中厄、肯都属于广义的“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国家。这里是红海经亚丁湾出印度洋的咽喉,战略地位重要,中国唯一的海外军事基地亦在区内的吉布提。这里也是非洲最为动荡之区,不仅有苏丹的内乱,还有埃塞俄比亚内战,而厄国也卷入埃塞内战,并因此遭美国制裁。中国对上述纷争立场中立,反对以制裁解决问题,而厄领导层向来对华友好,其现任总统1967年就曾经在中国接受过军训。他这次与王毅长谈3小时,并同意将两国关系升级至战略伙伴。
王毅此行提出“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一是加强对话,倡议召开“非洲之角和平会议”,中方将任命“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务特使”,提供支援;二是振兴经济,做强并拓展肯国内和埃塞至吉布提两条铁路,加快红海沿岸和东非沿岸开发;三是“用非洲人的方式”妥善处理民族、宗教、地域纠纷。这是中国首度针对非洲特定区域设置常设特使职位,标志中国参与非洲事务不再局限于经贸领域,而是在政治、安全等方面扮演更积极角色。
王毅对科摩罗、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这3个印度洋岛国的访问亦有突破。中国是首个承认科摩罗独立并与之建交的国家,科也是前年在联合国提案支持香港国安法的53个国家之一。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都是“一带一路”计划的重镇,中方在当地投资很多基建项目。虽然不时传出两国因债务负担后悔的消息,但王毅这次到访两国,双方都重申合作意愿,斯国还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纾困计划,宁让中方重整债务。中方还响应科摩罗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代表小岛屿国家的呼吁,倡议召开“印度洋岛国发展论坛”。王毅称,希望“将这些印度洋上的‘珍珠’串起来,形成一道共同发展繁荣的风景线”。可见中国的印度洋外交,并不避讳外界“珠链战略”(A pearl chain strategy)的揣测,在经营海洋的同时,也力图争夺气候变化议题话语权。
若说王毅亚非之行,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攻势外交的话,上周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曼、巴林、科威特6国外长及海合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秘书长,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外交顾问博纳(Emmanuel Bonne)的相继到访,则是中国应对美国围堵,以攻为守的产物。
高规格迎法总统顾问
介入中东反制新疆牌
今年上半年轮到法国出任欧盟主席国,在澳洲潜艇事件之后,马克龙一直对战略自主念兹在兹。作为下届奥运主办国,法国也不会杯葛北京冬奥,这些都令中法关系有较多转圜空间。中方高规格接待博纳,王岐山、刘鹤两名领导人与其视频会晤,显示北京对稳定中欧关系的重视。
近年来,海湾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不断遭受冲击,美国页岩气的开采,令“石油换安全”的深层逻辑不复存在;阿富汗撤军,证明美国的安全保护并不牢靠;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以及也门战争,也动摇了美国与海湾王室国家的盟友关系基础。这些国家开始规避过分依赖美国的风险,而强化对华关系,就是重要举措。这次4国外长和GCC秘书长接踵来访,显示其“向东看”的决心,希望搭上中国经济的顺风车,重启GCC与中国的自贸谈判,并为今年拟在沙特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峰会做准备。伊朗和土耳其都是区内大国,但伊朗与美国的核协议谈判需中国支持;正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的土耳其,亦希望中国能助一臂之力。
对中国来说,过去对中东是鞭长莫及,力有未逮,因此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现在随着能源需求的殷切,以及与美国的全球博弈,北京乐于更多地参与当地事务。中国在中东最大的优势,是与各方都关系良好,无论是伊朗与海湾国家矛盾,还是以巴冲突,中国都可扮演斡旋角色。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打“新疆牌”的今天,中东的穆斯林国家大多支持中方立场,即使是以世界突厥民族中心自居的土耳其,其外长这次亦向王毅表示,土方从未将新疆问题作为针对中方的工具,亦不允许在境内出现反华活动。由此可见,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表决中,中方总是获得多数票支持,也是长年外交经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