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陈词
只有人类会保育大自然,这点必须记住。当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建设成果变得多余,深山密林很快就会履行覆盖湮没一切的本能。
台湾中央社报道,当地去年出生人口仅15万多,创史上最低。新闻还与前年对比,指出相当于“平均每天减少509人”的负增长持续扩大。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数据指出,台湾生育率在227个经济体中垫底,韩国和新加坡分别是最后第二和第三名。欧洲国家也几乎都达不到替代率;替代率最高的前10几个国家几乎都在非洲。
亚洲多个经济体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的现象,连带引发“一人家庭”成为关注热点。日经中文网近日报道,预估中国大陆的成年人独居家庭可能已达到1亿,约占家庭总户数的五分之一。台湾前年已突破300万户,超过家庭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一人家庭在越来越多国家正受到关注。发达国家最早出现,在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甚至几乎构成全国家庭总户数的一半;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也都已超过三分之一。
一人家庭几十年来持续兴起与扩大,意味着社会上生育的减少与人口的萎缩。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较富裕国家,很多国家政府深知这一趋势的严重后果,却长期拿不出有效对策。
所有对婚育年龄的国民所做的访问,所得到的答案都是负担太重、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等。于是所有政策都针对经济援助、育儿措施、房屋居住政策等等,然而都效果不彰。
近日,中国有个学者提出放弃对二三十岁年轻人下功夫,转而针对三十几岁到四十几岁还有希望生育的女性,由政府准备2万亿元人民币(约4229亿新元),鼓励她们生育,估计10年生个5000万人。他认为这样可以让中国人口跌势稍微止住。结果这个称为“印钱生娃论”的意见引发网民群起挞伐,还被网络禁言。
但新生人口问题趋于严峻,最大的关键不是经济或时间,只要看看落后贫穷国家人民,以及我们困窘度日的祖辈都能子孙满堂,就知道尝试通过经济解决问题,是抓错药方。
关键病灶是观念。
富裕起来的男女自己可以解决很多人生问题,可以享受很好的人生,连结婚都不想了,怎么会想做生儿育女那么麻烦的事儿?
从现象看本质,本质就是更多人不结也不生了。而这现象之所以扩大,是因为把想法付诸行动的人多了,形成气候,同侪和群体压力消失。所谓社会变迁,往往正源于观念变迁。不结婚的原因当然很多,但这里只说结果,不带价值判断。
美国学界研究数据显示,世界平均人口增长将在未来几年跌破2.1的替代率,随后一路下行,在不到50年内,全世界人口将开始减少。
气候变迁俨然是当下显学,如果50年内海水真把太平洋所有岛屿淹没了,今天无力无钱无能预防的一些国家沿海城市,也纷纷沦为海底世界,那我们着急也无济于事,因为气候变迁主要是大自然的规律,就像火山地震,非人力所能改变。
然而出生替代率不足,却会导致很多先进国家在不到50年内人口锐减,这是推算得到的。人口萎缩影响深远,却没有得到像气候变迁那么大的关注,因为后者这些年已经养出庞大的相关产业链和利益链。
比较不受生育率减少影响的是开放大量移民的国家如美国,人口替代减缓速度会慢很多,甚至不减。
最欢迎人口减少的应该是环保团体。因为人类被他们视为地球破坏者,开车、吃肉、盖房子、城市化都会破坏大自然。
试想象,一个国家人口一旦减少一半,森林很快夺回失土,野生动物会迅速繁殖,农村、乡下会成为危险的地方,人类还是集中住在城市里安全。
冠病疫情初期一些国家封城锁国,短短时间,野生动物在大街四处游走的现象记忆犹新。大自然从来没有消失,它只是隐藏起来。
今天已经发生在很多国家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到时会更恶化。这当然可以靠机器人、智能化和改进工作程序解决,但更严重的是消费者也将大量减少,直接导致企业对市场未来的预期降低,从而减少投资,整体经济前景趋向悲观,一切物业价值都会贬低。
举例来说,日本人口已经过了峰值(不到1亿3000万),安倍政府时期定下的目标是守住1亿人口大关,但今天大城市以外的很多地方,空房子超过800万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愿意免费奉送,还补贴装修费等给有意接手的人。但碍于持有房地产的成本不低,效果不大。这种低价求售房地产乃至土地的现象,在意大利等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并不稀奇。
只有人类会保育大自然,这点必须记住。当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建设成果变得多余,大自然不会欣赏这些,更不会想要保育,深山密林很快就会履行覆盖湮没一切的本能。
如果消失的人口、萎缩的经济都来自文明与发达的国家,新增人口却集中在欠发达地区,30年后的世界或许会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乐观地看,既然病灶是观念,则或许药方也在于观念。到了某个世代,当历史建筑、名胜古迹面前都只剩下荒湮蔓草,找个(机器)人陪伴也变得无趣,人们或许会重新想起“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这句蒋中正留下的话,然后又发现教堂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是可以举行婚礼的。
(作者是《联合早报》高级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