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入冬以来中国疫情此起彼伏,病毒确实防不胜防,大陆有一套成熟的追踪、筛查、隔离手段,能将疫情一一控制,唯独西安失守而需要封城17天,原因是官员麻痹大意,进退失据。全国的防疫手段,需要不断精益求精,西安市医院机械式执行防疫规定而导致孕妇流产的事件,已经亡羊补牢,下一个出现大规模疫情的城市,是否会在别的方面重蹈覆辙,考验各级官员是否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贯彻始终。
防疫手段行之有效 执行甩漏不断出现
2019年末出现新冠疫情,武汉封城86天,及后较大规模的爆发是广州,需时45天清零,西安是第二个全城封闭的大城市,至今已经17天,但8号的感染个案已经下跌到30宗,开城日期指日可待。从这个数据看,中国大陆控制疫情的应对方法,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从大规模爆发的成因,以及控制疫情手段出现的“甩漏”,似乎还在螺旋中缓慢前进。
西安新一轮疫情源头也是外来输入在隔离酒店漏到社区,似乎是去年5月份广州疫情的翻版,由于广州发现首宗个案是源头不明,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而在社区扩散。广州控制疫情的手段是从过往其他城市摸索出来的一套,全民检测,局部封城,追踪源头,分区多次检测筛查,截断传播链,由于各种手段都做得比较彻底,形成一套“广州经验”。为什么这套做法在西安失灵呢?
西安这次疫情同样是在社区爆发了而“后知后觉”,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官员麻痹大意。西安在9月份举行过全国运动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量运动员及观众,各种大规模聚集近三周而平安无事,西安官员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外来输入个案流入社区的例子,全国不断重复发生,但发现后果断采取措施也不至于一发不可收拾,但西安官员的做法,却是迟迟不动手,而且还封区后未彻底清零前又放开,导致再封区已无补于事。
西安人口1300万,封城会导致经济活动冻结,市民生活停顿,兹事体大,但每日感染人数不断增加,不封城不但不能彻底解决西安疫情,感染患者外溢更会使全国殃及池鱼。其他城市封城或封区,对于市民生活所需的供应和物流,也有一套做法以资借鉴。但西安却出现很多本可以避免的甩漏,比如健康码系统两次崩溃,市民无法做核酸检测。市政府立即将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撤职,挽回了官员失误的损失,然而,有一些失误导致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医院提高防疫级别,要求病人提供四个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才能进入医院范围就诊,这是应对疫情的一种手段。一名孕妇因为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而被拒于门外,大量出血而流产,一条本来可以保住的鲜活性命,却因为医院机械式执行规定而无法降临人间。事件曝光后,全国哗然,犯错的医院负责人被停职和免职处分,国家卫健委立即下令,必须要为孕妇和急诊病人留出专门通道,不能因为防疫而放弃救人。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病毒在不断变种,各种新鲜事也会层出不穷,如何能够令到官员举一反三,才是上策。
西安的三宗罪之一是流调(contact tracing)不力,即未能及时追踪患者的活动轨迹,因为西安市只有300名常设的流调人员,而两千万人口的上海专职流调人员有3000人。追踪一宗个案的密切接触者就需要200多人,再往上追踪次密一圈就要2000多人,西安出现多源头传播,捉襟见肘可见一斑。然而,究竟专职流调人员与人口比例应该如何,中央政府今后是否应该有硬性指标?
西安市已经做了12轮全民检测,才做到社会面清零,即新发现的感染个案是在隔离人群中发现。西安做全民检测在不同区域如何划分重点轮替,也有失方寸,负责官员难辞其咎,但检测的化验能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究竟检测化验能力跟人口比例如何界定,什么情况下可以从外地调拨资源,是否也应该有硬性指标?
民生供应在平常状态下由市场驱动,疫情期间政府主导出现甩漏,再次验证行政命令不如市场的第三只手,不难解释。然而,保安人员发现市民违规到区外买馒头而施以拳打脚踢,这又作何解释?
西安三宗罪归一条 行政命令缺乏协调
三宗罪都关乎一条,主管官员只顾发死命令,要不惜一切防止病毒蔓延,下级官员只执行“不惜一切”这四个字,一级压一级,到了最基层的执行人员,就只剩下机械式执行的做法,人文关怀就不可能在考虑之列。这样的做法,跟中央政府一再强调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是南辕北辙的。
最新一个大规模感染的城市有可能是天津,虽然目前发生的病例只有20宗,但其中两例是Omicron(奥密克戎)变种病毒,而且患者有众多小孩是在托管班受感染。新的情况又有可能令过去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部分失灵,官员如何在防控措施中考虑到百姓福祉,西安的教训言犹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