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明:民主峰会终于落幕

时间:2021-12-16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由美国总统拜登召集的首届线上民主峰会12月10日落幕。拜登致闭幕词并宣布,计划明年召开第二届民主峰会。

这段时间,各国对于民主和民主峰会的议论不断。美国之音称,民主峰会是在“一片攻击和质疑声中”开幕和落幕。除中俄两国连番批评和质疑,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也投书媒体,批评参加民主峰会的台湾离民主越来越远;民进党上台后胡作非为,台湾已趋近“不自由的民主”或“有选举的专制”。

港府发言人则批评美国举行民主峰会,是“借民主之名行破坏民主之实”,因为正被香港通缉的前香港众志主席罗冠聪受邀在峰会上发言。港府指他罔顾事实、颠倒黑白,还指他并没有“受到迫害”,而是涉嫌刑事罪弃保潜逃;另外,他也涉嫌违反国安法。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在民主峰会召开前,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说,美国举行民主峰会及邀请台湾与会,是从多方面试图让中国蒙上负面色彩的行动,受邀名单本身就不是以民主方式拟定。显然,罗冠聪受邀发言也是基于同样目的。

在美国国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政治研究所,也在民主峰会前发表一项针对美国年轻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中,只有7%相信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健康”的;52%认为美国民主“陷入困境”或“失败”。对此,不知拜登心里怎么想?

大家是否留意到,这次民主峰会的英文为什么是Summit for Democracy,而不是Summit of Democracy。熟悉英文的人应该知道这一细微差别的奥妙。要翻译其中意思,那就应该是“为了民主的峰会”,或“追求民主的峰会”,而不是简单的“民主峰会”或“民主国家的峰会”。

这就难怪英文受众对这次受邀与会的名单并没有太多质疑,即便出现一些明显不怎么民主的国家。毕竟根据英文含义,只要是追求民主的,就有与会的资格。

台湾方面却刻意让人觉得这是“民主国家的峰会”。这样台湾受邀出席,就足以证明台湾的民主进步,也可暗示美国认为台湾是一个国家。为此台湾就有了某种优越感,感觉比未受邀的中国大陆、香港及新加坡等,都要“高出一头”。

可是马英九的文章戳穿了假象。他列举了多起台湾官方不民主的事实,如台大教授管中闵高票当选校长,却被官方蛮横阻挡,直到一年多后才上任。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简称促转会)副主委以“东厂”自居,将转型正义当成选举操作的工具,打击国民党新北市长候选人。官方还强行停播中天电视新闻台,是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

去年8月,蔡英文未经与立法院讨论,就径自宣布开放争议极大的“莱猪”(含瘦肉精的美国猪)进口。马英九在文章中说,蔡英文经常自诩台湾的“民主价值”如何宝贵,却是在亲手破坏台湾民主。

蔡英文派出的代表、政务委员唐凤以预录视频的方式,在峰会第二天“打击数码独裁主义,肯定民主价值”的圆桌讨论上发言。这也极具讽刺意味,因为民进党操控网军实施网络霸凌,维持其独裁的做法,在台湾饱受抨击,最近更是有多起事件接连发酵。

如此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令美国以所谓民主来划线,刻意邀请台湾和香港民运人士出席,试图令中国蒙上负面色彩的做法,显得并不成功。反倒是中国方面提出的“民主不是可口可乐,不能美国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的说法,更容易引起共鸣。

如马英九引述美国学者所说,民主有可能沦为“不自由的民主”或“有选举的专制”,多数民主制度的死亡不是因为一次政变,而是逐步倒退、滑向威权主义。台湾有这样的问题,美国又何尝不是面对同样问题呢?年初发生的占领国会山暴乱,虽然谈不上政变,却显然标志着民主的倒退。

美国的民主之所以令超过半数的年轻人失望,是因为近年来集中暴露出一些其实长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两党政治或两党竞争的结果,没有令政治更清明,反而令政坛乌烟瘴气,社会也越来越分化,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党争”乱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如何推销美式民主?

美国更需要的是解决自身的问题,而解决自身问题须要多向内看,发现和正视问题;如果非要向外看,也应该寻找榜样或借鉴的对象,而不是给自己制造敌人。制造外在敌人,不会解决美国民主自身存在的问题。

作者是专栏作家,网站主编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