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01
作者:邓峰
12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出版典礼暨《粤港澳大湾区志》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上发表视频致辞。本来今次他发表讲话的缘由是《香港志》,但他在讲完《香港志》部分后迅速话锋一转,重点论述“爱国者治港”和12月19日将举行的香港第七届立法会选举。
夏宝龙说,“‘爱国者治港’的参与面是很宽的、舞台是很大的”,“我们讲‘爱国者治港’,绝不是要搞‘清一色’”,除了“港独”分子、反中乱港分子绝对不能进入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之外,“在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香港特别行政区,遵守宪法和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的大前提下,只要善于在治港实践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善于破解香港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为民众办实事、善于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善于履职尽责,都可以成为治港者”。他指出,“爱国者治港”是搞“五光十色”,是具有多样性的。
夏宝龙继续补充:“这种多样性,体现在身份的多样,无论是什么阶层、什么界别、什么职业、什么族裔,都有参与的机会;这种多样性,体现在价值理念的多元,无论持何种思想观念、何种政治取态、何种宗教信仰、何种利益诉求,都有参与的机会;这种多样性,还体现在社会制度的包容,在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继续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你信奉哪种制度、喜欢哪种生活方式,都有参与的机会。总之,我们就是要在爱国爱港旗帜下,最大限度拉长包容多样性的半径。”他还举例子说,今次香港立法会选举,“从候选人的背景情况看,既有商界、学界、专业界精英翘楚,又有来自社会基层的劳工、职员、中小企业经营者代表;既有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又有讲普通话的‘港漂’、台湾出生的人士、加入中国籍的‘老外’;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参政者,又有充满冲劲和创新力的新一代年轻人”,“居住公屋和‘劏房’的人士、巴士车长、注册电工等成为立法会选举候选人,这在香港过去是没有的”。
这个观点夏宝龙其实之前已经讲过,其核心在于“爱国者治港”不搞“清一色”,而是搞“五光十色”,体现了选人用人的包容性、广泛性。这与邓小平当年论述治港者时说的“中央处理这个问题,从大处着眼,不拘泥于小节”,“选择这种人,左翼的当然要有,尽量少些,也要有点右的人,最好多选些中间的人”一脉相承。
早前,笔者曾在一篇文章《香港不需要“忠诚的废物” 北京应不拘一格用人才》中写过,在香港发展正处于关键节点的当下,只要符合香港基本法和“爱国者治港”的标准,真正有管治才干,北京都不妨以“英雄不问出处”的开放态度招揽。文章认为,“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某种程度上说,今次香港选举改制能不能早日获得香港社会认可,北京反覆说的香港深层次矛盾能否被破解,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能否‘良才善用,能者居之’,让德才兼备的治港者来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社会公平,让更多港人过上美好生活”。
究其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香港选人用人机制早已问题重重,在遴选德才兼备的治港者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往往都局限于小圈子,许多人要么空有政治忠诚,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魄力和能力,要么公务员思维和打工仔的心态盛行,要么与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有着过于密切的关系,以至于缺乏意愿去推动香港朝向公平正义。
今天的香港正处于关键节点,迫切需要有智慧、有能力的治港者去大刀阔斧地破解深层次矛盾。过去几年陆续发生的占中、旺角骚乱、修例风波,早已暴露出香港各种深层次矛盾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迫在眉睫。而修例风波后北京的一连串改革和整顿措施,尤其是《港区国安法》、选举制度修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顺应了修例风波带给香港的变革契机,或者说修例风波在客观上造成有利于北京治港政策调整的“红利”。但“红利”总有逐渐耗尽的时候,北京治港体系应该在修例风波“红利”耗尽之前,尽早选拔一批符合“爱国者治港”要求,有智慧、有能力的治港者来推动改革,从而真正解决长期困扰的深层次矛盾,以赢取香港人心。
不久前,大陆政府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三份历史决议,里面关于选人用人部分,要求“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便对香港有参考意义。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高层都曾说过,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对于在过去几年经历那么多风波和事件,深层次矛盾已经日渐积重难返的香港来说,尤其需要在“一国两制”和“爱国者治港”的框架下打破旧有用人机制和小圈子的束缚,大胆尝试,谁有能力解决香港深层次矛盾,谁能让香港走出困局,就对谁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