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彬:两岸“九二共识”时代的终结

时间:2019-03-11 08: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中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作政协工作报告。在涉及两岸关系部分,报告明确要贯彻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精神(以下简称

中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作政协工作报告。在涉及两岸关系部分,报告明确要贯彻...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精神(以下简称习五点)。过去政协报告中常常被提及的“九二共识”则未被提及。

这或许是“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论述“寿终正寝”的开始,一个试图以模糊空间,带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九二共识”时代,也将随之结束。

这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九二共识”的出现,本身包含着中国大陆寄望于认可“一中”的国民党,可以在两岸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可以说,自1993年两岸围绕彼此关系展开论述以来,在台湾内部,国民党始终未能主导两岸关系论述,始终处于民进党操控舆论的压制之下。

因此,一直以来,台湾民众对于“九二共识”概念的认知相当模糊。在民进党操控下的舆论,不断以符合其目的和意志的方式被诠释,“九二共识”很容易与其他概念挂上勾。最新的例子就是“习五点”讲话发表之后,蔡英文借题发挥,把“一国两制”与“九二共识”划上等号。因此,民众若是反对“一国两制”,自然也就反对“九二共识”。

此前一直视“九二共识”为能够沟通两岸关键钥匙的国民党,在此次论述中再度失语。原因倒也简单,因为北京明确“九二共识”最为重要的是隐含“一中原则”,也即以“统一”为其核心。而国民党所看重的“一中各表”,则被大陆官员视为对“九二共识”核心的曲解。

在此种背景之下,意欲参加台湾2020年选举的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则抛出“和平协议”,试图作为其两岸议题的新论述。但同样,此举招来蔡英文及民进党的强烈攻击,指责“和平协议”实为背叛台湾之举。

国民党论述不力,民进党却持续进推进“去中国化”,以拖待变,等候时机实现台独,大陆岂会坐视不理?

本来,借助“九二共识”创造的模糊空间,两岸原有机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甚至签署“和平协议”。这个机会即是在2008年起,马英九执掌台湾之时。可以说,自1993年以来,北京第一次有机会真正与国民党实现两岸和解。毕竟在此之前,李登辉并非真正的国民党,更像是民进党。之后接任的则是民进党的陈水扁。因此,直到2008年,两岸关系才迎来真正的转机。

可惜的是,历经李登辉及陈水扁十几年的本土化论述和“去中国化”操作,台湾民众中认可“中国”的人数越来越少。加之马英九政绩不佳,导致其后在此议题上不再越雷池半步。最终,虽然在2015年,两岸领导人实现分隔60多年后的首次握手,但可惜时机已逝。

既然民进党在台湾不断推动“去中国化”,以拖待变,伺机实现台独,大陆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任其发展。既然模糊空间已经无法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北京也自然只会按自己的时间表来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过去以划线为牢,试图将台独限制在一定活动范围之内。但台海历经多次危机,实际上已经显示北京此举收效甚微。因此,只有积极主动,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

在此背景下,“九二共识”代表的两岸关系时代,走向终结也就成为必然。大陆不理,台湾不爱,没有共识的“九二共识”,也就该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两岸关系之所以一直无法推进到签署“和平协议”阶段,也与“九二共识”带来的模糊空间有关。正是其缺乏核心共识,导致两岸在认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也就不可能建立任何实质性互信。所以建立的两岸互信,充其量就是各类技术性的互信,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摩擦冲突而已,但距离能够实现两岸和解的协议所需要的互信,则还有相当的距离。

不过,一个时代的终结,未必是不好的。无论是国民党或是共产党,无论是大陆或是台湾,在两岸转圜空间日渐狭小的今天,都需要仔细寻找,那条真正可以实现两岸和解的钥匙。或许,从正视历史与正视现实开始,才能寻找到打开两岸和解大门的那把钥匙。

作者是北京自由撰稿人

顶一下
(58)
85.3%
踩一下
(10)
14.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