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震华(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发所副教授)
国发会发布去年12月的国内景气对策信号,灯号已从上月黄蓝灯跌落到代表“低迷”的蓝灯,是33个月以来首次变蓝;而景气领先指标更呈现7个月连续下滑。国发会表示政府会持续加强出口、投资和内需,盼藉此稳定国内经济成长。
显然,新出炉的苏贞昌“战斗内阁”,并未将今年的台湾经济视为大选整体作战的一环,仅因循过去对景气的回应模式做出反应。在美中贸易战随时可能恶化下,以这种态度面对今年极可能雪崩的景气,要让执政党在总统大选中胜出的机会正在严重流失。苏内阁应由“韩流”获得启发,使出“洪荒之力”拼经济才行,否则和“翻转高雄”的韩市长一比高下立判,胜负不言可喻。
苏内阁应知道,绿营之所以能在2016年再次执政,主因是马政府第二任期经济表现不佳所致。依国际货币基金公布的资料,马政府第二任期的平均经济成长率是2.28%;而蔡政府依该基金的既有和预测值,平均为2.35%,仅比马政府多了0.07%。若景气有个风吹草动,让今年成长率下滑个0.3%,就表示蔡政府4年的经济表现确定会低于马政府第二任期。用这样的经济表现要争取民众认同,说经济是“20年来最好的时候”,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埋单。届时,败选责任会记在阁揆苏贞昌身上,且这可能是个“历史责任”,让“战斗内阁”变成了“战败内阁”。苏院长若不拿出力战“非洲猪瘟”的精神,严厉要求财经部会的话,将来可能会“愧对党国”和自己,千万别以不变应万变。
苏院长该了解,赖清德前院长离职时,要留给蔡总统“大破大立”的空间,但苏院长上台后,却让外界感觉内阁似乎只换了阁揆,不仅缺乏新阁的新气象,也等同认定政策没有偏误、不需要调整,那为何九合一选举执政党竟然大败?各界都说“中央执政拖垮地方”,那就必须实事求是找出病灶才对。但苏院长不此之图,让原班人马和政策因循故旧,并以一句“无缝接轨、马上上手”应对外界耳语;若好运面对国际景气上升,尚可在“滥竽充数”下在浑水中继续摸鱼,但在景气反转,需真功夫应对时,马上就捉襟见肘、应对乏力了。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的是“前瞻不前瞻”、“南向却难向”、“从世界走向中国”变成“区域贸易协定零突破”,如此下去真可能“拔剑四顾心茫茫”。建议政府尽速让“桃园航空城”计划启动、火速协助高雄建设南部大国际机场、立马释出数千公顷台糖土地设立新产业园区以吸引台商回流、迅速让“两岸服贸协议”生效,让服务业扩大腹地和投资。如此,也许苏内阁还可即时交出稍微像样的成绩单,能在曲终人散之前光彩谢幕。
民进党的新决议文? 是政策变身或选举语言?
对于两岸政策的走向,民进党主席卓荣泰昨天再度抛出不排除推出“新时代东西”的说法。这是卓荣泰近期第二次有过类似谈话。过去民进党也曾经有过“台湾前途决议文”和“正常国家决议文”,但平心而论,除了被当成神主牌以外,政策上并未落实。因此民进党在思考是不是推出新的东西前,恐怕得先想想推新决议文的目的到底为何。
从台湾前途决议文乃至正常国家决议文,甚至是蔡英文自创的“维持现状”路线,问题都不是出在论述好不好,而是并没有任何对于解决两岸问题的效力。换句话说,每个论述,无论叫“两岸政策”或“中国政策”,都只有“内销”的功能,得不到另一方也就是对岸的回响或共鸣。在此情况下,新论述若无解决问题的功能,其实质意义为何,恐怕就令人怀疑了。
卓荣泰的谈话,其实也对这“新论述”的功能透露端倪。他说,民进党要“引导走向,创造议题”,也就是更像是一个选举的工具。但矛盾的是,他希望这个新东西不但在选举里让民进党遵守,甚至扩及到“其他合作对象”,共同遵守。但问题是,这份新论述,恐怕连民进党自己都不能完全达成共识,又要如何“扩及”到其他?
因此民进党要提出新的两岸论述,不论是微调或是大改,不管是新的决议文或政策纲领,都必须面对两大课题:第一是取得自己党内的共识,至少是最大公约数;第二是必须证明新的论述对于两岸问题有一定的解决力。
唯有这两大前提,才有可能争取到一般民众的认同,否则只是关起门来,讨论一个自以为对选举有利的东西,最终却无法突破民进党传统的两岸政策格局,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选举语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