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大胜,又激发了国民党内斗基因?

时间:2018-12-17 09: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台湾联合报社论指出,地方选举意外获得压倒性胜利,国民党二○二○重返执政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选后至今,国民党并未给外界焕然一新的感觉,反而立刻开始了新一波的权力争逐。一场突

台湾联合报社论指出,地方选举意外获得压倒性胜利,国民党二○二○重返执政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选后至今,国民党并未给外界焕然一新的感觉,反而立刻开始了新一波的权力争逐。一场突如其来的胜利,似又激发了国民党内斗的因子,外界却看不到它改革图强的气象。

仅就几个较具份量的泛蓝阵营人物而言,直接、间接表态可能参选总统的,多达四、五人。先是尚未加入国民党的张善政,明确表态考虑参选;即将卸任新北市长的朱立伦,也将在卸任后说明;前立法院长王金平称“随缘”,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虽未直接表态,但志在大位也是预料中事,他即将展开谢票“感恩之旅”目的便在试水温。至于青壮代,则有罗智强和孙大千先后表态,目的则在挑战党内运作规则。

由于角逐者众,国民党内的声音目前迄未表现在政党改造,反而集中在总统初选应采用什麽制度。在激进的一端,主张应用“全民调”决定人选,并主张在确定总统候选人后,即由总统候选人担任党主席。在保守的一端,如党中央则持反对立场,称“全民调”未必是最好的制度,例如上次全民调的结果就是“换柱”,而此次高雄市长选举未采全民调初选反而获胜。

持平而论,这两派说法各自言之成理,也各有利弊。例如,全民调的盲点是,只能找出现有人选中“声势最高”的人,却可能忽略了其他人的潜力或爆发力。另外,民调可能受到的干扰或精准度,也都是问题。至于征召或协调,则可能流于主观、内定、不透明。简言之,两者各有利弊;重点在,什麽样的方式能够推出最强的候选人,争取最大的胜选机会。

国民党必须扪心自问的是:这次县市长选战,无论民调或协调,都是基于“最大胜选考量”来决定人选吗?恐怕不然!国民党有过半县市是采用民调来决定人选,但若干县市却选出了相对弱势,以致输掉了原本可能胜选的机会。党中央坚采全民调的做法,不过是为了避免纷争,或避免得罪人。即使如此,桃园、嘉义市、澎湖等地都免不了出现“同室操戈”的局面。包括在新竹县原已拍板采用民调,中途又骤然改为“征召”,险些让局势演变成“党内互打”。最后虽险胜过关,仍不能掩盖当初决策的粗糙。党中央说“全民调未必是最完美的制度”,固然没错;但前提是不论如何提名都必须摒弃私心,以“找到最强棒”为第一考量。

目前看来,无论是国民党中央或若干青壮派的主张,其实都只是为特定对象量身打造的说法。主张应该提早初选、采取全民调的,是为声势居于领先者摇旗呐喊;主张不应太早决定,并力陈“全民调”弊病的党中央,则只是在帮掌握党机器的人固守城池罢了。这些基于护航或各为其主的发言,其实已为国民党的提名埋下了恶性竞争的火线。掌握党机器者若已心有定见,自然难以订出足以服众的游戏规则;有特定支持对象者,则以世代交替之名行党内斗争、逼宫之实。无论何者得胜,最后国民党都必定是千疮百孔,难再整合。

与四年前相较,这次蓝营内角逐大位者“盛况空前”。其直接原因,是九合一大胜使得蓝营行情看涨,因此大家争先恐后表态。但这也不禁令人想问:在国民党低潮时,为何这些蓝营菁英多只愿躲在舒适圈纳凉,拒绝承担责任?更何况,这次选举是选民对民进党的否定远大于对国民党的肯定,不可错误解读。

亦即,尽管“讨厌民进党”是全民最大党,不代表“支持国民党”是唯一的选择。蓝军菁英若只以私心为出发点,面对孱弱的民进党,也未必能获得选民认同,何况还有白色力量虎视眈眈。若不改掉“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习性,国民党再起之梦恐仍落空。

顶一下
(30)
96.8%
踩一下
(1)
3.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