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
2018地方选举选后涟漪效应持续扩大,败选的蔡英文固然展现坚定的意志要竞选连任,受惠民进党失去人心而获胜的吴敦义也动作频频,企图排挤他人争取党内提名的机会。但台湾传统政党版图经过这场选举已经完全改变,更多自主选民将摆脱蓝绿意识形态的桎梏,为台湾政治创造新的契机。
就蓝绿两党来说,大败的民进党在败选之后,并未真地正视败选的原因,展现痛定思痛、深刻反省的决心。蔡英文虽依例在11月24日辞去党主席,但在辞职谈话中,她坚持台湾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只是国民对民进党设下更严格的标准。她把执政不力的责任推得一乾二净,并无改变台湾错误方向之意。
更甚者,在重大的政治挫败后,民进党仅调整党务人事,辞退几个无关理念路线的政务官,赖清德可能留任到明年1月,让民进党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权力盘整。从蔡英文选后的论调及民进党的策略布局看来,民进党反省的基调是党务系统选举策略失当、政府宣传不足、民众受假新闻蛊惑,而非施政背离民心,傲慢的心态不可能被民众接受。
败选的民进党不改傲慢姿态,大胜的国民党同样走不出陈腐的宫廷政治及酱缸文化。选前就不断寻求存在感的蓝营大老们,在形势看似大好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窜出,争先恐后表露承担2020的“使命”,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斗法大赛,没有一丝改革的气氛,让社会大众回忆起那些年“讨厌国民党”的一切理由。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因“讨厌民进党”看似重振的国民党,如果不能把握“韩流”兴起的脉络,在2020进行世代交替,呼应人民心声,而任由上一世代的被淘汰者重返台面,国民党纵然重返执政,也将很快地送出江山,再度陷入2014年到2016年的困境之中。
绿营不思检讨、蓝营不改旧色,反倒让险胜的柯文哲有水涨船高之势。选举时将柯视如寇雠的民进党,选后摇身一变,摇尾乞怜巴望“白绿合”,蔡英文大动作操作“与柯市长有约”,结果适得其反,反而让柯文哲的子弟兵清楚表态,要与民进党抢夺北市立委补选席次,媒体解读柯文哲有95%机率参选2020。
决定2018年政治版图变动的关键因素,来自台湾社会对匡正蔡政府逆行倒施,冀望改善两岸关系,造福民生经济的人心趋向。就选后动态观察,2018选举呈现的绿消蓝白涨趋势,很可能延续到2020总统大选。
相对中央层次的混乱,地方层次却呈现不同的面貌。选后柯文哲抓住民心思向,马上开始双城论坛筹备工作,蓝营各县市首长也纷纷筹备两岸小组,希望上任后能让两岸关系接轨,帮助市政建设。更甚者,许多重量级的绿营政治人物也想搭顺风车。连任的桃园市长郑文灿不仅表示乐见桃园也有双城论坛,更说希望能跟韩国瑜合作,探讨“南进北出、北进南出”合作方案,共享陆客大饼;甫当选台南市长的黄伟哲也受“韩流”感染,表示南高合作应摒除蓝绿纷争,愿到大陆推动城市行销。显示改善两岸关系,拚民生经济,已是2018选后蓝绿白三方的共识。
然而,两岸交流不可避免将触及两岸论述。国民党以“九二共识”为基轴,柯文哲则以“两岸一家亲”与大陆互动。根据《中国时报》选后隔天的民调,蓝白支持者已在台湾选民结构中占有八成。美丽岛电子报选后公布的台北市长选举封关民调,支持“两岸一家亲”的柯文哲,争取到全台北市36.5%泛绿民众支持,显示近半的泛绿选民可接受柯的两岸立场。从此来看,就毋须意外绿营人士选后会蜂拥想搭上蓝白政治人物的顺风车,此趋势可能打破蔡英文对党内设下的两岸紧箍咒。
可以预期,在2020总统大选中,两岸关系会愈加重要。对绿营来说,从姚文智的下场就可以知道“台独”不可行,要想继续保有政治舞台,修正错误的两岸路线就势在必行;对柯文哲来说,若想要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在两岸议题上有更前瞻、更具体的愿景和作为,提出一套有说服力、不可逆、能深化两岸关系、保障台海和平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