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台湾相关的政治新闻热度爆棚,围绕九合一选举及两岸统独话题出现了各种言论。先有网络传言称国民党高雄市长候选人韩国瑜是“中共培养的接班人”,又有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暗讽台湾总统府秘书长陈菊是“肥滋滋的大母猪”,还有纪录片导演傅榆在金马奖发表台独言论,遭到大陆官媒以“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回击。在这些纷乱的话语中,颇值得玩味的是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的“满清明朝论”。
许信良本月8日出席“马习会三周年”政策研讨会时说,两岸愈交往,台湾愈有能力去改变中国大陆,“如果当初明朝不打满清,让满清独立,明朝不会垮,满清没有机会入主中原;但因为明朝不允许满清独立,干涉,好几次派兵围剿,要介入满清事务,让满清看透。”显然,许信良是把台湾比作了满清,将大陆比作明朝,警告大陆不要干涉台湾事务,而应该让台湾独立,以免自己被拖垮。
许信良的说法自然有不少纰漏。严格来说,“满清”这个称谓本就是正式独立建国后的产物,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才定国号为“大清”,至于之前的政权,史称为“后金”。再者,满清攻占中原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掠夺土地和资源的历史惯性,明朝的灭亡也和内部混乱以及农民起义密不可分,和“让不让满清独立”没有多大关系。
历史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真正有意思的是,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两岸的话语体系中,大陆才是更像清朝的那一方,而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则更像郑氏集团控制下的明朝孤土。
满清入主中原、天下大定后,郑成功赶跑荷兰人占据台湾,继续打着明朝的旗号反清,直到康熙二十二年澎湖海战后,台湾才归于清朝版图。大陆的历史教科书虽然对郑成功打败荷兰人的民族英雄行为高度评价,但同时也认为康熙收复台湾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之举。大陆央视播放的历史剧《康熙王朝》里,就把康熙刻画成雄才大略的君主,与台湾谈判的明珠也是能言善辩,一番义正辞严的话语让郑氏家臣冯锡范哑口无言。
台湾方面,因为郑成功“排满驱荷、开拓台湾”,再加上“反清复明”与“反攻大陆”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蒋介石执政年代,郑成功受到隆重祭拜,隐然是“王师北上”的象征。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中共政权就像满清,虽然靠武力夺取天下,但毕竟是异族(端),而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就如同明郑政权,代表着中华的正统,尽管“王师”偏居一隅,但仍未忘光复河山。
然而,民进党上台后,尤其两年前蔡英文执政后,情况出现变化。台湾的原住民团体称郑成功“来台屠杀、剥削原住民”,有民进党代表将其与“二·二八事件”等同,总统蔡英文也表示不应再祭拜郑成功。台北市长柯文哲则发表言论称,早在350年前台湾就已精神错乱,郑成功就是台湾精神错乱的代表。柯文哲还表示,如果郑成功不是只想着反攻大陆,而是按照“南向政策”向南发展,“历史上会出现两个中国,一个叫‘大陆中国’,另一个叫‘海洋中国’。”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政治人物口中的历史更是如此,每方都根据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需要,攫取对自己有利的片断,打着似是而非的比方来以古喻今,如今许信良的言论,也属于新形势下的新观点。从蒋时代到蔡时代,政治光谱和两岸局势都发生了巨变,台湾竟从明朝变成了满清,不知郑成功等人泉下有知,该做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