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2014年,2018年地方大选在两大党初选结束,两军战将出列后,却呈现选情不热的诡异局势,不仅胜负尘埃落定的县市风平浪静,匪夷所思的是,连那些呈现五五波的选区都仅引起些许涟漪,毫无激情,与2014至2016年的选举盛况不可同日而语,直到出现“韩流”,选举热度才快速升高。
曾经热衷选举的台湾人,2018年为何如此冷漠,应与蓝绿两大党都令选民失望有关。根据政大选研中心从1992年以降的调查,2017年国、民两党政党支持率总和小于中间选民,是两大党制度形成之后首见。也就是说,民主化后历经三次政党轮替的台湾选民,对蓝绿两党都不再信任,选民不愿意在两颗烂苹果中做选择。从政党支持度民调数据分析,民众对两党为一党之私而恶斗、忽视民众切身福祉、重意识形态与轻视经济议题等最为不满。
当中间选民成为最大政治族群,希望民生议题取代意识形态,自然会透过市场机制,在选举过程中反映出来,让那些政党色彩较轻、不被政党绑架、具个人特色和自我判断能力、重视老百姓心声的参选人脱颖而出,这便是韩国瑜与“韩流”席卷全台的宏观脉络。
从9月底以降,整个10月分,全台湾政治版面只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形容,那就是“韩国瑜”。在网络,韩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横扫千军,于过去1个月内Google Trends的搜寻热度,以将近八倍的声量强压过去被视为网络霸主的柯文哲;多家选举民调也显示,韩国瑜的支持度已超过陈其迈7%到10%,让一些曾经把高雄视为民进党禁脔的绿营名嘴,吓到在政论节目语无伦次。
这样的人气打破所有看衰者的眼镜,在凤山、在高雄、在台湾各地转换为自主支持者,造势场场爆满,已到寸步难行的地步。对比民进党台湾各地造势,只能靠大量资源来动员,支持者毫无激情,台上还在讲、台下一直走的情况,就不难理解,忤逆民意最终会沦入什么样的下场。
令人不意外的是,即使根据各家民调机构显示,蔡政府施政满意度已然坠入谷底,在25%至30%之间徘徊,民进党仍然坚持施政方向没有走错,是国民党和旧势力反改革的错;民进党是改革力量、进步价值,所有不满蔡政府的人都是反改革的力量。在这场地方选举中,民进党罔顾各项在地、民生议题,而强打意识形态的“顾台湾”牌。
这样思绪错乱、急于在激流中抓住稻草的做法,在绿营之中也引起反感,诸如陈水扁和游盈隆都曾对此提出质疑和批评。游更指出,民进党在完全执政的情况下,于地方选举高举改革大旗,其实就是政治算计。
游盈隆对民进党全局策略的看法,同样适用在高雄。韩国瑜不谈意识形态,不批评竞选对手,他誓言“拉回北漂”,主张“打开门,让货出去、人进来”都是经济议题,陈菊却声嘶力竭地喊“高雄价值”、“价值选择”,陈其迈把这次选举定位为“看好高雄”或“糟蹋高雄”之争,高下立判。
从蔡英文、陈菊和陈其迈的竞选主轴来看,民进党仍然以蓝绿对决的思维,来看待这场事关台湾政治转型的选举。但民心思变,在民众普遍厌恶蓝绿恶斗和两大党绑架民意的大局下,是韩国瑜去意识形态、重经济议题让选民买帐,还是民进党把所有问题蓝绿化的过时老招有效,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不过,基层的声音似乎已经给了答案,一位拥有民进党22年党龄,曾经当陈菊的麦克风手,近日常上政论节目的高雄电台主持人张铭志,看得比绿营高层清楚甚多。他直言自己支持韩国瑜,不是因为他是哪一党,而是欣赏他这个人,这场选举不是国民党对决民进党,而是高雄人民对抗民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