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继2月底提出31项惠台措施后,9月起开放在陆生活的台人申办居住证。学者指出,居住证与台胞证相较,并未享有更多租税优惠,只是多了些“小便利”,对长期在陆发展的台商吸引力不大;反倒在陆台生与台师,因一年居住大陆超过183天,最终恐都必须申请。
据联合新闻网报道,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今举办“近期中国大陆内外情势对国人赴陆求学发展影响”座谈会,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王智盛指出,因全球所得课税的疑虑,大陆推出的居住证对台商、台干或台眷的吸引力不如预期,真正申办的对象,多是为了就学就业,“被强迫”融入大陆社会信用体系的台湾师生与专业人才。
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宗弘说,居住证并未享有更多优惠,甚至取消部分租税优惠,只有些小便利,例如买车票机票、网购较方便等。不过,陆方这项政策推出后,所有台生与台师因为多会在大陆待超过183天,最终都免不了要申请居住证。
至于陆委会正研拟修法,要求领用居住证民眾向主管机关申报登记,否则可能面临罚鍰。王智盛表示,他赞成台湾应在国家安全的衡平考量下,适度有效管理,“但也不能忘记台湾政府作为强力后盾的情怀”,政府应优先建立申报登记制度,再整体规划完整配套措施。
陆方持续透过各式措施吸引我人才,林宗弘认为,因大陆出现整体“人才荒”,据统计2016年中国出国的留学生约有54万5千人,大陆处在菁英人才急速外流的情况,“是人才就想出去”。大陆争取人才,并非全面接纳台湾人,而是针对最缺乏的人才补充,并希望藉由这些人才的社会影响力进行宣传战,改变台湾青年世代对中国的态度。
台湾师大政治系教授范世平说,31项惠台措施看起来漂亮,但口惠实不至,很多政策没有真正落实,例如陆方标榜台商可参加政府的採购,但这半年来没看到具体案例。此外,大陆去年的大学毕业生795万,当地工作竞争比台湾激烈,有能力到大陆工作的台湾人才,有无惠台措施根本没差。
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郑志鹏表示,两岸政治体制不同,在大陆大学裡发言的议题与空间可能会受到限制,尤其是过去从未到大陆就读的学生更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