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 台历史课“去中国化”

时间:2018-08-15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掀起文化台独争议的台湾新高中历史课纲审议前天定案,主要改变包括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范畴。统派舆论抨击这有去中国化之嫌,但民进党政府否认指控。有历史学者计划发动连署,抗议课纲修改结果

掀起“文化台独”争议的台湾新高中历史课纲审议前天定案,主要改变包括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范畴。统派舆论抨击这有“去中国化”之嫌,但民进党政府否认指控。有历史学者计划发动连署,抗议课纲修改结果。

分析认为,课纲审议近年在台湾已沦为政治与意识形态斗争,不仅苦了莘莘学子,造成他们“身份错乱”,也可能激化两岸矛盾,刺激北京加速统一进程。

经过三天辩论,主要由现任政府官员、亲绿学者和学生组成的课纲审议大会,前天就“12年国教”的高中历史课纲定调。未来高中历史不再按年代或朝代顺序编纂,而是改用“主题式”教授,依原有的“台湾、中国和世界”三个分域编排。最受关注的调整,是把原本篇幅一册半的中国史,删减至一册,内容呈现也以“中国与东亚的互动与发展作为深入的专题探究重点”。新课纲预计明年8月实施。

在统派舆论看来,此举无疑将中国史弱化成区域分支历史,目的是要淡化中国大陆与台湾“一脉相承”的历史与文化观。

有别于台湾其他报章以头版报道前天台北医院大火的新闻,较亲北京的《中国时报》昨天封面聚焦课纲审议结果。该报的内页评析指出,民进党政府这种“偷天换日”的手法最终只是徒劳,毕竟“5000年历史传承是难以切割,也不可能切割”。

亲蓝的《联合报》则发表评论形容,审议结果是“中国史最为黯然的时刻”,但文章也提到,这项改变“未必真会造就出独派所乐见的更多‘天然独’”。

国民党轰民进党“去中媚日”

在野的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昨天召开记者会,怒轰民进党“去中媚日”,把“日本人当祖先”。党团书记长曾铭宗说,民进党刻意删减中国史篇幅,其政治目的明显,且不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无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应予以强烈抗议和谴责。

前天主持审议大会的教育部次长林腾蛟否认“去中国化”的指控,强调新课纲是“为培养国际区域互动”。

担任历史科分组主持人的政治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金仕起则解释,当前的历史教学困境是学生读中国史时只知道中国,不知与其他国家的互动,课纲修改后可将学生导向“全球互动关联的系统思考”,但未免领域过广,对学生造成负担,因此才将范围限缩在东亚。

亲绿的《自由时报》昨天也加入论战反击统派。该报社论指,“去中国化”是“中国与台湾党国体制拥护者”的陈腔滥调。文章也称“中国文化只是台湾文化的一部分”,且“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新课纲能让台湾成为“正常的国家社会”。

由于涉及台湾主体意识,部分科目的课纲审议向来是敏感的政治议题,例如去年舆论就曾对国文(华文)课纲中,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比例激辩。去年教育部首次公布历史课纲的修改草案时,大陆国台办已强硬批评台独势力企图用台独史观“毒害”台湾年轻一代,进而磨灭台湾人的中华民族意识。

虽然总统蔡英文不断强调在两岸关系上“维持现状”,北京当局始终质疑民进党政府通过一连串“去中国化”行为大搞“文化台独”,包括移除蒋介石铜像、停办抗战80周年纪念展,以及裁撤蒙藏委员会和台湾省及福建省政府等,令对岸不悦。

学者:学生“身份错乱”

研究两岸议题的实践大学副教授赖岳谦向《联合早报》分析,课纲审议已沦为政党的意识形态斗争,而“很可怜”的学生则是斗争下的牺牲品,搞得自己“身份错乱”。他认为,台湾无法从中国史的脉络中切割,“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因此家长甚至民间有志之士必须挺身而出,扛起责任,向年轻一代灌输“正确”史观,而不是依靠宣称“一中各表”但“本身认同有问题”的国民党等泛蓝政党反制。

据《中国时报》报道,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与“10几位”历史学界同仁讨论,决定在近日发动连署抗议。

顶一下
(20)
76.9%
踩一下
(6)
23.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