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为台湾制造业找出活路

时间:2018-07-31 08: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全国工业总会上周五发表今年度白皮书,以再造台湾经济成长的新动能为题,提出关于租税、员工配股、能源、水资源、环评、两岸关系、区域经济、青年低薪、推动英语化等九大策略方向之建议。工业

全国工业总会上周五发表今年度白皮书,以“再造台湾经济成长的新动能”为题,提出关于租税、员工配股、能源、水资源、环评、两岸关系、区域经济、青年低薪、推动英语化等九大策略方向之建议。工业总会理事长、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致词时更重话批评,台湾经济发展须靠制造业和贸易,如今中美两强的“中国制造2025”及“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均强调制造业治国,相较下,台湾的民粹社会环境,对制造业相当不友善,他也批评政府推动“新南向计画”,可以说鼓励把台湾产业移植到东南亚。

工业总会成员是以制造业为主体,近年发布白皮书的砲火愈来愈猛烈,去年7月工总白皮书痛陈产业环境面临“五缺”、“六失”等问题,反映企业界对政府施政的强烈不满。9月赖清德接任阁揆后,剑及屦及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修订引发企业反弹的劳基法,并全力解决五缺问题,然而,这些努力似未根本化解产业界对投资环境持续恶化的忧虑,今年工总白皮书提出的各项建言,和过去脉络几乎一致,尤其对政府诸多意识形态挂帅的反商政策颇多微词。

最值得深思的是,工总理事长王文渊直指中美两强皆致力制造业发展,而台湾民粹社会环境却对制造业很不友善,这番话道出了国内众多制造业者的心声,同时也点出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严肃课题,亦即:以制造业及制造产品出口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是不是应该继续维系下去?正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制造业要如何突破困境,找到未来出路?

在全球竞争的现实下,没有人会否认制造业是国力强盛与否的核心元素,如德国、日本从上个世纪以来在全球供应链上能维持屹立不摇的地位,主因就是有强大、先进的制造业基础。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龙头,制造业规模原本世界第一,但随着全球化发展,制造“外包”蔚为风潮,而中国大陆是美国企业最大的“外包”基地,因而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特殊地位。在这样的过程中,美国仍然掌控全球供应链,但国内制造业萎缩却造成就业机会流失问题,相对上,中国大陆虽赢得“世界工厂”美名,但先进技术及供应链仍掌握在美、日、德等工业先进国家手里,这也是北京致力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原因。

美中贸易战持续升高已难避免,美国不仅要抢回制造业工作机会,而且矛头对准“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防堵中国在尖端制造领域威胁美国,这种具有战略意图的贸易战及制造业之争,对台湾也将造成重大冲击影响,这也是思考台湾制造业何去何从首须考量的因素。

台湾经济规模小,要维持庞大制造业就必须依赖出口,而在美国制造“外包”过程中,台湾是最大受益者,尤其是ICT产业,台商藉由两岸产业分工建立起“以大陆为工厂、以美国为市场”的庞大代工出口体系。但在美中贸易战爆发后,不仅台商在大陆生产基地受到直接冲击,台湾对大陆出口机械设备及零组件也间接受到影响,在尚未开发替代生产基地及出口市场之前,要继续维系以台湾制造及出口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愈来愈困难。

还有,石化、钢铁、水泥等传统制造业,不仅在国内受环评因素影响而扩充不易,移往大陆或新南向国家也遭遇到类似问题,如台塑在越南河静钢厂遇到激烈环保抗争,就是例证。

所以,台湾制造业未来发展,须考虑哪些产业最有发展条件?市场在哪里?生产基地在哪里最合适?如何与国内产业相互连结?这一连串问题都要先厘清,政府给予业者的协助及鼓励才有意义。我们希望政府、企业界及工业总会应共同努力寻找答案,才能为制造业未来发展找出一条活路。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