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政府推动绿能意志坚
官方统计,过去五年全台用电量稳定增长,2017年达2614亿度,创历年新高,每年平均用电增加1.6%。然而,去年8月发生冲击数百万家庭的全台大停电后,民众对蔡政府能源转型的信心已严重溃散。
长期研究台湾电力问题的台湾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叶宗洸告诉《联合早报》:“这个政府在能源政策的执行上,已经脱离它原来规划的方向和目标蛮远的,再生能源发展的分年目标不但没达到,还落后很多。我们无可避免的就是一直会处于缺电的一个状态,然后前景不明的情况底下,民生一定受到冲击,那全台的经济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台电数据显示,台湾过去三年的再生能源发购电量比原定目标少了一到两成多。其中,去年全年的绿能发电量达112.46亿度,较2016年的115.99亿度还少了3%。讽刺的还有,被蔡政府官员形容为“再生能源最重要关键”的风力发电,在5月下旬发电量近乎“挂蛋”,连近期才落成的两座离岸风电机,5月21日单日发电量仅区区870度,凸显台湾夏季风力较弱,风机发电量少,无法因应夏季尖峰供电需求的现实问题。
不过,民进党政府推动离岸风电的意志坚定,尤以离岸风电场的开发为重中之重。据统计,全台陆域风电机已设置346架(装置容量68.7万瓩),离岸两架(0.8万瓩)。当局规划,2020年的离岸风机总装置容量须达到52万瓩(约260架风机),2025年则得达成300万瓩。为此,经济部今年为离岸风电场招标,但第一阶段的遴选过程却定出20年每度5.8元的“天价”费率,比国外竞价高出逾一倍,投资估值超过1兆元,令各界吃惊。
王京明说:“这乱七八糟嘛!全世界有哪个国家在用遴选、价格又那么高的制度?因为再生能源都上不来,所以民进党一急就把钱到处乱撒。”
面对外界疑虑,经济部多次解释,当局盼透过“趸购费率诱因”,吸引外企投入先期开发,协助“完备本土产业链及基础设施”。但王京明质疑,蔡政府希望风电厂商带动台湾投资和技术转移的算盘是否能打得响。他说:“欧洲厂商会把核心技术这么轻易转移给你吗?这是它们的生存命脉,顶多就是帮它做些零组件。它为什么要增加一个竞争对手?”
绿能是未来能源发展大趋势
“台湾能源部落格”版主陈立诚则向《联合早报》指出,蔡政府施压公股银行以专案融资方式贷款离岸风电,且无担保,这些因素都为台湾带来巨大的财政风险,“离岸风力建于大海之中,等于把1兆元丢入大海之中”。
学者和专家都认为,绿能确实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台湾开发再生能源无可厚非,但鉴于再生能源的特性,如来源不稳、储存技术不成熟等,民进党20%的绿能配比目标其实不切实际。由前行政院长江宜桦成立的长风基金会就建议,2025年最妥适配比应以燃煤30%、燃气40%、核能15%及再生能源15%为目标,可兼顾能源种类、来源、运输及储存、电价及空气污染问题。叶宗洸和陈立诚则认为,理想配比是燃煤40%、燃气30%、核能20%及再生能源10%。
王京明则坚持,“配比一定要多样化,不要偏执,因为一偏执就完蛋了”。他说:“20%的绿能是做得到的,问题是怎么做,一是时间,二是路径。如果你‘以核养绿’(以核能发电为基载电力搭配多元而可永续发展的能源组合)的话,你可能做得到,而且过程不会那么痛苦,对不对?”
核能民意风向改变
民进党政府坚持,“2025非核家园”是全台民众共识,但近期一项民调显示,过半台湾民众支持核电,其中年轻族群支持者高达七成。
根据台湾《远见》杂志今年4月进行的“全台能源政策民意大调查”,在可能缺电的危机下,有57.9%支持核电,其中,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支持度更高,达70.5%。另外,整体有54.7%民众同意重启完工后即封存的第四核电厂;61.8%则对政府推动能源政策的表现不满。《远见》形容,台湾民意对核能的态度已开始转向,“趋于理性务实”。
“过去很多年,核能在台湾一直被妖魔化。”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叶宗洸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台湾人一直都有一种惰性,譬如今天如果不缺电,政府用什么电我才不管你。但最近一两年不断发生跳电,民众才开始注意到我们的能源配比和供电,是不是真的出了状况。这些事情一定要事到临头,民众才会多花一些时间注意,然后才发现原来问题这么大。”
核能议题总扯上政治
为支撑岛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电力,并因应长期从中东进口燃料的不稳定性,台湾在1970年代开始兴建核电厂。目前,由台湾电力公司经营的核电厂共三座,两座设在新北市,一座位于屏东县。每座核电厂有两部机组,但实际运转共四组,发电量占总电量11.6%。据规划,所有核电厂须在2024年除役。
王京明指出,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是台湾民间反核声浪高涨的起点,台湾四面环海,且常受地震、风灾侵袭,人们对核能安全自然充满怀疑,当时“我是人,我反核”更一度成为反核团体的名言。王京明说:“就像你看到车祸以后就怕坐车是一样的道理,但等到福岛核灾的情绪性反应沉淀三四年后,大家都理智了,尤其是最近电又那么缺,比起缺电、跳电的痛苦,大家宁愿承受核电的有限风险嘛。”
但叶宗洸认为,由于核能议题总扯上政治,以致于相关讨论经常陷入不理性的争辩,一般民众对核电的负面印象也因此变得难以扭转。他说:“还好这几年因为网络的关系,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开始思考如果连欧陆国家都要这么高的核电,那海岛型的台湾,有什么本钱放弃核电?所以我一直相信要让民众先有完整的核能知识,让民众自行判断,即使还是排斥核能,那也是个有根据的决定。”
台湾中央大学讲座教授梁启源则说,德国2000年决定废核政策,当年核电比重29.7%,但经过17年,直到2017年德国核电仍占13%的比重,而台湾要从2016年的12%核电占比,降到2025年的零核电,赌注会有多大可想而知。
尽管多项民调均显示多数民众对核能改观,民进党政府坚称,非核家园是“全民共识及法定目标”,并提到前总统马英九也曾提出“稳健减核”政策,且宣布封存俗称“核四厂”的新北市龙门电厂。但当局没说的是,马政府当年是在巨大的社会压力,包括前民进党主席林义雄绝食抗议下,做出封存核四决定。
为反对民进党“躁进”推动“2025非核家园”,包括叶宗洸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发动“以核养绿”公投,主张从法律中删除“所有核能发电设施必须在2025年停止运转”的文字。
叶宗洸说:“我们其实是在帮民进党找台阶下,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