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社论指出,一群独派青年在二二八向蒋公陵寝泼漆,不仅自录过程炫耀,更大剌剌举行记者会宣扬。同日,中国大陆宣布送出卅一项惠台措施,项目铺天盖地,并特别针对吸引台湾年轻人赴陆求学、就业开出“绿色通道”。海峡两岸同一天上演的场景,对照截然,令人唏嘘。
有学者形容,大陆推出的一波波惠台措施,目的在“吸台、穷台、笨台”,把台湾人才都吸走。此一形容虽嫌夸张,似也符合现实;当人才不断流向对岸,对台湾当然是不利的。但蔡政府却反应冷淡,仅警告对此跃跃欲试的企业及国人,要审慎评估风险。说穿了,对于大陆的统战手法,蔡政府除了重弹“狼来了”的老调,根本无力阻挡。
全球化年代,人才与资金的跨国流动本不足为奇;但如果只是单向的“净流出”,则令人忧虑。遗憾的是,台湾近年的发展,却步上一条下坡路。仅看两岸如何对待彼此的留学生,一对照,便可知台湾“近不悦,远不来”的问题不可小觑。
台湾开放陆客与陆生以来,一直都是陆客来得多,陆生来得少。其症结,在于台湾对陆生设下“三限六不”,不得打工、不得领取奖助学金、毕业后不能留台工作等诸多限制。这些规定,让许多来台陆生只能仰赖家中经济援助,并被剥夺担任研究助理的权利。尽管近年条件略有松绑,但留台工作仍未放宽。
反观赴陆求学的台生,毕业后可以留在当地工作,参与国家考试,这次的卅一项惠台大礼更放宽台生可报考一百多项专业考试、申请各式国家计划基金专案。大陆为了方便台湾民众应聘工作,还推动人才网站及企业招聘系统升级。
台湾之所以对陆生设下重重限制,主要原因,除了绿营一向将陆生跟中共政权画上等号的仇视心理外,更把陆生看成抢台湾教育资源、抢工作机会的“外来竞争者”,却未曾从民主、人权、亲善等更高视角看待他们来台求学的意义。
从早期台湾留学、侨教等人才培育历程可以发现,异地求学与生活的长期居留经验,往往使留学生对留学国怀有亲善之情。许多来台湾求学的港、澳、星、马侨生,在回到侨居地后,更是成为重要的友台力量。同样的道理,来台求学的陆生,由于对台湾有更多了解,就算不谈“亲台”,至少是“知台”;人数逐年累积,必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陆生更因留下在台生活印象,回到大陆后,都可能成为台湾的“文化大使”。
从实质面看,陆生不论是担任研究助理,甚或是毕业留台工作,都是奉献所学,有助拓展台湾的学术研究领域,也能补充就业市场所需的人力。试想,广达董事长林百里若不是香港侨生而是陆生,依现行规定,他根本没有在台创业的机会。
但陆生在台求学不仅备受歧视,连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都长期被排除在外,迄今无法纳入全民健保。民进党政府表面上虽说要给陆生平等待遇,比照外籍生和侨生纳入健保,做法却是把原本由政府补助侨外生四成保费,改由全体境外生皆需全额自付,引发境外生抗议“假人道”。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台湾学生赴美留学同样要缴高保费,为何政府要补贴境外生?这就须回归到国家战略的角度看:面对全球竞争人才,台湾想吸引更多陆生或外籍生来台就读,自须提出适当的诱因。蔡政府为制造南向政策成功的假象,不断撒钱补贴东南亚旅客来台短期观光,这样的钱能说花得更值得吗?
大陆惠台政策攻势凌厉,势将对台湾人才造成磁吸效应。海峡两端,那岸大加拥抱台湾年轻人,这岸却把对台湾怀抱向往的陆生视为仇敌。其结果,恐怕是有能力的台湾年轻人大举出走,留下来的年轻人只能继续面对低薪环境,在穷忙的漩涡中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