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傅月庵受访时说:“其实台湾藏家手上的珍品不少,但相较于对中国古籍线装书兴趣较大的大陆藏书家,台湾是连日本、欧美的珍善本都收,藏书多元,而这正是我们的最大特色。”
傅月庵其实去年就曾在台北国际书展上试过水温,举办公益性质的“数卷听春”珍本古籍拍卖会,当时拍卖品达50件,最后卖出37件,总金额逾223万元,令他倍感鼓舞。
征集拍卖品300多件 藏家来自各行各业
今年,随着拍卖会转为商业性质,傅月庵也相应扩大征集藏书的规模。除了继续到各大旧书店“挖宝”,傅月庵透露,此次拍卖品的提供者来自台湾各行各业,包括百货公司职员、药厂销售人员、退休公务员和大学教授等,收到的珍本古籍多达300多件。
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镜子之家》是由一名百货公司的专柜小姐提供,起拍价新台币2万4000(约1078新元)。
傅月庵本名林皎宏,曾任茉莉二手书店执行总监和远流出版公司总编辑。中学毕业后,他考进知名的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台北科技大学前身)土木科,却因为数学不好,上课总是听不懂。
当时学校旁边的光华商场聚集近百家旧书摊,爱看书的傅月庵就乘地利之便,每早习惯买本“才几块钱”的旧书到课堂上看,从此和旧书结下不解之缘。他笑说:“我以前念工专六年,其实念的是‘旧书’系,不是土木科。”
华人对书本有种温情和敬意
对从事出版业20余年的傅月庵而言,举办拍卖会的更大意义,在于唤起年轻一代对纸本书的“温情与敬意”。“为什么我们觉得纸本书重要?多半的人会说因为它比较温暖。什么叫做比较温暖?纸比较好吗,纸摸起来比较好吗?触感比较好吗?其实是华人对书本的一种温情和敬意。”
傅月庵说:“如果我们想要纸本书不死掉,就不能让这一份温情和敬意丧失掉。”
在数码科技的冲击下,台湾出版产业近几年面临产值急速下滑、几近腰斩的现象,尤以2013年和2015年最为严重,产值分别跌破300亿元和200亿关卡。去年书市持续惨淡经营,出版业能否守得住150亿元产值大关,业界不表乐观。也因为如此,傅月庵对于主办珍本古籍拍卖会的意志更加坚定。
他说:“长远来看,这是纸本书最后的一道护身符。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播种,让更多年轻人知道纸本书的价值。”
(记者是《联合早报》台北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