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文章称,民进党主政下两岸关系何处去,台总统蔡英文提出“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的三新主张,其中除了“新问卷”意有所指外,其余二新所指为何,意涵并不明确,外界更是雾里看花。
众所周知,两岸关系从来不是单纯两岸之间的关系,美国因素一直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美中台三边互动才是两岸问题的基本状态。根据战略三角理论,对台湾最有利状态是成为“枢纽”,与中美两方都维持良好关系,但这几乎是不可实现的目标。
退而求其次是“避险者”角色,能同时与中美保持交往,但又保有制衡和防范的能力,确保台湾主体地位不受损,又能从友好互动中获益。再其次才是与其中一方保持良好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与美国建立“依赖”关系,保障台湾不被大陆吞噬,这也是台湾长期以来渴望的目标,但往往事与愿违,尤其陈水扁后期,台湾更受到中美联合羞辱。
马政府时代,三边关系发生变化,两岸关系与美台关系同时改善,台湾有机会成为三边关系中的“避险者”,可惜马前总统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蔡政府时代,台湾又退回单边“依赖”美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两岸关系并没有所谓的新情势,反而更倾向于回到原有的旧情势。扁政府时代的陆委会主委陈明通近日发表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美中台的战略三角关系经过60年来非合作、多层次的互动已经达到一个均衡。在此均衡之下,台湾能得到的是不接受大陆的统治、台湾海峡没有战争;对大陆而言,能得到的则是台湾不追求法理“台独”、世界各国不挑战其一个中国的说法;对美国来说,得到的是台湾不会变成中共的军事基地,因而不影响其在太平洋西岸的海上运输孔道。他进一步认为,蔡政府所做的努力就是守住这一均衡,期望大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启两岸互动新模式。
上述论点可被视为当前台湾学界乃至蔡政府的主流看法,过去的经验也可以证明其合理性。但问题在于,身处一个变迁的大时代,美中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两岸实力对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台三边关系自然也跟着改变。
美中台三边关系其实是美中苏大三角格局下的小三角,前者要服从于后者的战略互动,美国曾经为了拉拢中国抗衡苏联并解决越战问题,才有了19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契机,相应的结果就是台美断交。
到柏林围墙倒塌后的后冷战时代,美国成为唯一强权,美中苏大三角不复存在,中美关系由此变成独立存在的双边关系,中美台小三角关系也跟着在摸索中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