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双十国庆演说有关两岸关系部分,监于今年是两岸交流30周年,两岸高层包括蔡都说:“珍惜30年得来不易的成果及累积的善意,在既有基础上,寻求两岸关系的突破。”但她在演讲中并没有突破性的说法,特别在所谓“新模式”的建议上说的还是那句老话:“两岸领导人应该共同努力,展现长年累积而来的圆融政治智慧,以坚定意志和最大耐心,共同寻求两岸互动新模式。”没有具体的看法。
但是在演讲稿下面,蔡英文还是隐藏一份向对岸表达“善意”做法,那就是:在演讲内容的编排与分配方面,蔡含蓄地表达了“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的看法。
笔者持此看法的立足点,是建立在蔡演讲的第二面向部分,当只放“国防”与“两岸”的刻意安排时,就表示与第三面向专谈“国际”的范畴有所区隔;而且,依据宪法与增修条文之规定,国防、两岸与外交本就是总统的职权,蔡英文大可在演讲中,把“三者合并来谈”,或一一分开来叙述,但她却将“两岸”与“国防”合并,再选择在另外部分谈“国际社会暨外交”,如果不是疏忽,那就是她的刻意安排,希望北京了解:两岸的定位,在蔡目前两岸政策的内涵里,至少不会把它放到国际关系的基础上来谈。
但是,为什么蔡英文不能直接说出“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或者更积极说出“九二共识”?当看了蔡英文的演讲稿里仍然再三在重提:“我们的善意不变、承诺不变,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但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就能清楚明白,她之所以不把两岸关系等同于国际关系,就是她所谓的“善意”、“承诺”与“不会走回对抗”的原则,但是不把“两岸定位”说个明白,也不把“九二共识”说个清楚,则归根结底就是她一直强调的“不会在压力下屈服”。
其实,蔡英文在双十演讲之前,已向对岸表达多次善意。一是9月7日在发布赖清德接任行政院长的当天,陆委会曾在一项记者会上表示,“政府是一体的,自去年520以来两岸政策是明确一贯而坚定,不会因为行政团队人事变动而有所改变,也不会有任何不一致的主张。”这项谈话由于针对性十分强烈,就能明白说明这绝对是得到更高层的授权。
另一便是赖清德在9月26日首度赴立法院备询时,曾直言自己是“主张台湾独立政治工作者”,不过3天后,29日再赴立院时,赖清德便转趋低调,强调两岸政策属总统职权。到了10月3日,赖更是明白表示台北当局不会宣布台湾独立,也不会发动台独公投,这明显是在蔡英文的压力下,赖清德不得不妥协的结果。
当然,从大陆的角度来看,赖清德的转向只是与蔡英文演双簧的一出戏,而蔡英文很多“善意”的表达,也只呈现“阴晦”与“模糊”,不说出“九二共识”或“两岸一中”,恐怕再多言词上的善意,都无法解开两岸这个结。但是,蔡英文不把两岸关系等同于国际关系,又框住了赖清德在短期之内不会去触及两岸事务的表态,是不是也可算是另一种善意?值得北京思考。
(作者邵宗海为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