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
台海两岸关系自蔡英文执政后倒退,官方交流与对话协商停摆,台北市长柯文哲(柯P)因其务实弹性的政治立场,促使沪台双城论坛续办,此次城市交流为当前阻却不前的两岸关系提供新互动模式。
双城论坛期间,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表示,希望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人士,对“两岸关系性质”具正确认知;两岸关系是“命运共同体”,应是“两岸一家亲”、始能“家和万事兴”。
柯P则表示两岸同文同种,呼应大陆国家主席中领导人倡议的“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并表示谅解张志军重申“九二共识”。然此却遭致泛绿阵营的讨伐,抗议其出卖台湾尊严之行为,批评其为“政治小三”;背离民进党传统价值及蔡英文两岸政策主张;配合大陆当局统战伎俩;直指其两岸路线正步上马英九的后尘。
可以说,双城论坛虽开启两岸交流新模式,但却切断台湾政府的中央与地方两岸政策的一致性。
首先,泛绿阵营对柯P的指责攻击,涉及台北市长选举争夺战。民进党内欲参选台北市长候选人,批评柯P的言行超出地方首长权限,应终结与柯P间合作伙伴关系;应推出党籍候选人,不宜再礼让柯P。
两岸政策论述与双城论坛城市交流,已悄然点起台北市长选举战火。未来柯P是否能继续成为泛绿政治联盟成员,并继续在台北市长选举进行合作,恐怕联盟的政治裂痕已产生。
其次,柯P两岸政策论述取得大陆当局的认可,双城论坛属于“一国内部性质城市交流”。柯P对大陆当局坚持“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表示理解与尊重;以负面表列方式,提出“一个中国不是问题”、世界上没有人认为有“两个中国”;对“九二共识”的态度,表达尊重在既有政治基础维护已签署的两岸协议。
这颇为符合“两岸一国”“宪法一中”的两岸关系定位。国台办回应强调,只要是对两岸关系的性质有正确认知,大陆当局对两岸城市交流就会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再者,柯P表达对中华民族主义与振兴中华的认同,认同两岸文化血缘的共源关系。泛绿政治领导人鲜少触及中华民族主义,更遑论“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尽管党籍总统候选人彭明敏、谢长廷,皆曾倡议“台湾命运共同体”概念,但并无扩及两岸关系。大陆当局认为柯P是可争取对象,泛蓝或泛绿政治人物往往因政治忌讳,深恐被标签化、污名化为“出卖台湾”“与中共隔海唱和”“与中共是同路人”。
台湾总统蔡英文,对于两岸人民是否属于中华民族及中国人,也三缄其口,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从中华民族主义建构角度来说,柯P之呼应显示并未自外于中华民族认同与情感。对大陆来说,争取泛绿阵营加入振兴中华行列,避免走向文化台独,符合其一贯的统一战线目标,扩大支持与争取认同的对象。
最后,大陆运用“九二共识”,分化泛绿阵营内部,及区隔泛绿与泛蓝政治势力。针对不同政治群体对“九二共识”的立场,国民党执政地方/柯P执政台北市/民进党执政地方,分别是持“接受与认同”“瞭解与尊重”“不否认与不承认”。
从统一战线角度检视,大陆成功地运用“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策略,一方面有效拉拢泛蓝阵营;另一方面分化柯P与泛绿阵营联盟关系,边缘化民进党执政的中央与地方政府。
当民进党执政的中央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识”时,几乎所有民进党执政地方,皆难以进行两岸城市交流。例如高雄市举办港湾城市论坛、桃园市举办桃渝论坛,皆无法顺遂达成。
蔡英文政府原有意借两岸城市交流,突破当前民共交流困境及两岸政治僵局,并认为两岸城市交流就是纯粹地方交流,不应人为设置政治前提。但大陆却认为重启两岸城市交流,必须奠立在“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双城论坛不仅导致民进党政府难以掌握两岸政策主导权,也冲击台湾当局中央与地方两岸政策的一致性。
然而,我们仍要指出,柯P的双城论坛模式,无法在其他民进党执政的地方复制。对大陆而言,接受与认同“九二共识”是“有无而非程度”问题,倘若以柯P模式应用于中央层次两岸政策主张,恐怕也是有善意但却未能达标。显然,柯P若有意总统大位,还要在两岸论述上再加以系统化,始能建立更完整两岸政策体系及提出具体可行政策方略,进而取得政策话语权及主导权。
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