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伤薪”台湾难留人才

时间:2017-04-02 09:1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鸿海征才无上限, 左方看板求才项目琳琅满目。(庄慧良摄)


台湾内望

校园征才企业博览会3月起陆续在台湾各大学登场。由于台湾长期处于低薪状态,职场新鲜人求职时只好忍受大环境的伤心低薪待遇。不甘领取“伤薪”的一流学府学生,逐渐倾向到海外或有外派机会的公司任职,正在积极揽才的中国大陆鼓励台湾人才前去创业和就业的优厚待遇,尤其对台湾高科技人才形成磁吸作用。

3月初,校园征才企业博览会(即招聘博览会)陆续在台湾各大学登场,许多即将踏入职场的年轻学子前去了解未来的就业状况,虽然今年景气似有回温,但在长期低薪的环境下,新鲜人多自设起薪3万(台币,下同,1300新元)左右的“天花板”,条件较佳的年轻人更兴起向“外”谋职的念头。
 

“近10年来往外走或透过游学赴海外打工的情形相当普遍,但最近这个现象特别受到注意的原因是,连台清交(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的学生也想到海外就职,显示台湾的就业市场没有愿景。”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对《联合早报》这么说。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去年9月公布的资料,未满30岁的年均所得为44.08万元(约2万新元),倒退17年;30到39岁的年均所得66.9万(约3万1000新元),更倒退了19年。

辛炳隆:蔡政府错方法没能解决低薪症结

台湾长期处于低薪,除了早年制造业外移,整个产业结构始终未能转型,高等教育扩张,造成学用落差,文凭贬值,高阶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也未能改善。

总统蔡英文去年520就职演说中特别提及“我们的年轻人处于低薪的处境,他们的人生,动弹不得,对于未来,充满无奈与茫然”。

她强调,“改变年轻人的处境,就是改变国家的处境。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没有未来,这个国家必定没有未来。帮助年轻人突破困境,实现世代正义,把一个更好的国家交到下一个世代手上,就是新政府重大的责任”。

长期关注人力资源问题的辛炳隆指出,蔡英文政府一直说要解决年轻人的问题,法律上也松绑让侨外学生方便留在台湾,结果留在台湾的多是东南亚的学生,月薪领的也是最低基本工资,不仅没达成留下优质侨外生的原意,反而排挤台湾年轻人就业机会,更恶化低薪的问题。

行政院院会去年10月通过“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方案,鼓励高中毕业生先就业再就学,由教育部与劳动部分别补助参加者每月5000元,最多补助三年,让学生一边学习技术,一边储备教育及发展经费,作为未来就学、就业或创业需求之用。

辛炳隆说:“蔡政府看到问题的症结点,却用错了方法,只要补助取消,就会回归原状,并无实质帮助。”而且,政府虽说要强化技职体系,但许多念了高职的学生后来又去念科技大学,真正就业的不到三成。

许毓仁:看不到未来 有能力年轻人当然走向海外

在野的国民党立委许毓仁3月中旬在立法院会质询行政院长林全时指出,大陆苏州一年就要争取1000个高级人才,连贵州也积极揽才,台湾能否在三年内将年轻人薪资提升到与邻近国家相同水平的月薪(五六万元)以上?

林全坦言做不到。他表示,台湾要改善投资环境,大量投资进来后,对劳动需求自然会增加,薪水也会涨。不过,他也提及,如果薪水开始涨,就有螺旋效果,物价也会开始涨,所以要避免物价上升造成民生困苦。

许毓仁事后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这主要是看主政者的决心,例如是否要调整货币政策,带动内需,但政府又怕冲击出口,“CEO(执行长)本来就是看三五年的成长,林全就是台湾的CEO,他应该去思考可能性,而非直接答复不可能。他的答案代表他对未来是极度悲观的”。

许毓仁以自身的经验指出,2004年他大学毕业起薪是3.3万,先后在本土和外商公司工作,“我服务的NIKE有波大裁员,生产部裁掉,移到北京,台湾只剩营销部,中阶经理上不去,平行的调大陆,就算薪水一样的也想外移,因为机会差太多,台湾越来越窄。

“台湾虽名为开放社会,某个程度还是很保守,很封闭,因为民粹。为了选票,对外来人才不敢敞开大门;另一方面,外资进不来,FDI(外来直接投资)只有28.3亿美元,全球倒数第五。台湾过去是跟世界趋势在走,现在是自己关起门来在分这块土地上的财产。年轻人没希望,当然有股怨气。”

政府说要改善低薪,关键在产业转型,要将既有的成本取向、低毛利的经济结构提升为创新取向、高利润,但产业转型喊了20年,成效有限。

科技部今年准备送50名博士到美国硅谷学习前瞻产业的技术研发,未来每年也会选派100到200人至硅谷,要链结世界人才,希望把与新科技连结的机会带回台湾。

许毓仁说,韩国一年送6000个设计和工程人才到外国学习,台湾一年公费留学150个,太过保守,且做的题目还得与政府政策有关,例如新南向。

“现在的机会是美国的移民紧缩,中美处于磨合期,台湾应快速拿捏自己的定位,例如新创产业的研发中心,然后拿中国的生意,同时透过设立自由经济区吸引外资,给予三到五年免关税,让人才自由流动,连接到美国的硅谷。”

由于青年起薪低,尤其关键问题的是看不到未来,能力不足的只能自我设限,有能力的年轻人遂兴起赴海外工作的念头。

Vpon创办人吴诣泓:政府应有开放心态

“创业原因是希望在眼睛闭上那一剎那,不要有遗憾。”网络科技公司Vpon(威朋)大数据广告公司创办人吴诣泓2月中旬在长风文教基金会青年论坛上分享创业经验时这么说。他同时也引述创业伙伴、台积电前工程师吴亦亨的话:“创业是为了走出去,我们要死也要死在往西方的路上。”

坚毅的创业决心让这几个不到40岁的台积电和联发科前工程师所创办的Vpon,在2014年被中国《富布斯》选为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第六位,但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台湾人。

吴诣泓认为,台湾有好几兆元在外国打转,就是没人投资在台湾的年轻人。台湾年轻人其实非常优秀,政府应有开放的心态,利用全球的资金来帮助台湾的年轻人犯错,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借大陆崛起的优势发展,台湾的青年团队可以走出去。

会上座无虚席,台下发问的年轻人除了佩服台上创业家的精神外,更多是反映自己在台湾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翻身的悲哀。

三空状态

在野的国民党立委许毓仁2月访问瑞士国会时,一个拥有牛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的台湾青年向他陈情——回台找了一年教职,但学校希望是本土博士,最后只好回欧洲工作,效力的公司后来被大陆并购,变成是为大陆效力。“形成留在这边的出不去,出去的回不来,回来的没有舞台的三空状态”。

台湾制造业早就外移,产业转型多年未有成果,经济成长有限。1111人力银行副总经理兼发言人李大华向《联合早报》指出,“这些年来更是由外销转内需,都在冲观光产业,近五年来的陆客以平均一年一百万的速度增加,2014年内需已占GDP(国内生产总额)的六成以上,外需仅占三成多。去年两岸关系不好,陆客大幅减少,这个假内需就掉到五成了”。

两岸关系不佳,但大陆科技产业正蓬勃发展,紫光、中芯等半导体科技大厂正不断挖走台湾高管,如同一串粽子,一把带走不少基层工程师,例如前奇美电(已改名为群创)电视事业部总处长陈立宜跳槽至大陆的华星光电,回头大挖台湾面板人才逾200人。

李大华表示,“过去两岸关系恶化,(前总统)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加速了厂商的外移,台湾收不到税金;现在仍有国家认同的问题,但大陆正以更多的方式和育成基地加速吸引台湾人才前去创业和就业,台湾人才反而有更多的机会。”

台湾人才不断被大陆挖走

新加坡合众科技3月也在校园征才企业博览会招募人才,经理陈德修向本报指出,大陆现在人力很贵,不仅上海、北京起薪已经超过台湾,台湾有六七年经验的软件人才年薪大约100万,但大陆二线城市的人才已达150万至200万。台湾人才不断被大陆挖走,未来在台湾找人才会越来越难。

根据大陆工商总局的资料,去年台湾青年赴大陆新设市场主体增加32%,个体工商户达3940户,营业范围也扩大129项。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一个HR(人力资源)总经理告诉我,对方称只要拿扣缴凭单来,就直接给同样数字的人民币,也就是给五倍的薪水。其实他很清楚去大陆工作顶多就三五年,但他说‘够了!就是去赚退休金’”。

20年前台湾人去大陆工作的薪水是台湾的两倍以上,但随着大陆崛起,除高科技和少数高级人才,台干几乎已无优势。政府虽推销新南向,但大陆同文同种,语言又相通,仍被列为优先考虑。

辛炳隆说,他去年到柬埔寨看一家作机能衣的工厂,这家厂招揽了30几个台湾干部,但因当地生活机能差,最后全都“阵亡”。

他劝年轻人往亚细安国家走,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快速成长的阶段,大陆高速成长期已经过去了,更何况现在大陆的年轻人比台湾优秀太多,已无优势可言。

每年42万台湾人赴大陆就业

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3月中首度公布前年赴海外工作人数为72.4万,其中赴大陆42万人占58%,其次是东南亚11.1万人占15.4%;美国9.2万人,占12%。

根据1111人力银行去年10月的调查结果,30多岁的年轻人高达77%想外派,主要原因是想拓展个人事业,其次是加强语文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最想去的地方,依序是日本、美国、新加坡、中国大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外派者的梦幻工作考虑首先是薪资,其次是福利和个人兴趣。

在海外30多国都有营运基地的鸿海集团,今年在校园征才企业博览会上就打出征才无上限的口号,强调“国际化历练舞台、全方位育才空间,一站式‘专才→通才→将才’职涯路径”。

鸿海起薪优于一般企业

鸿海起薪明显优于一般企业,只要大学毕业的薪资就有4.2万到4.5万(台币,下同),硕士4.8万到5.2万,博士5.8到6.2万。鸿海人力资源服务总处资深专员黄郁珊向本报表示,“我们提供的薪资很具竞争性,当然也视个人表现、营运绩效另外有分红”。

“今年询问外派的很明显,当然这也有助于他们的历练;鸿海不仅提供薪资,也提供发挥的舞台。”黄郁珊说,鸿海的国际布局很多,所以相当重视外文能力,以及三创(创新、创意、创业)人才;鸿海与大专院校也有产学合作,很多大二大三的学生就参与育成或相关活动,事先实习,提前做好准备,加速适应公司的需求。

传统产业的台塑集团月薪也有四五万元,加上奖金等,年薪也都有七八十万元。台塑人事高级管理部蔡智豪表示,如果外派的话可有双倍薪水,所以年轻人会主动询问是否有外派机会,但也有人害怕被派到越南,在美国扩大投资的工厂倾向雇用美国人和有经验的台湾人。

三商美邦人寿业务襄理丁明丰在现场招揽新进人才,同时也进行问卷调查。他观察到“新鲜人不太敢提薪水,被三万以下给框住了。当然,企业主能给的也不多,现在又有‘一例一休’(指《劳动基准法》修正后,老板怕发加班费遂减少加班,形同减薪),80%新鲜人并没有学以致用,我们是一份工三种薪水,没有底薪,全凭业绩”。

招聘会年轻心声

江昱群(台湾科技大学材料研究所硕士生)

大学毕业后曾在友达工作,年薪近70万(台币,下同),目前在念研究所。很多产业都外移了,薪水不敢开太高;有学长在沙特阿拉伯工作,薪水十二三万;台湾薪水不高,若有4.5万大概就可以了;若要外派的话,月薪6.5万会考虑。

黄筱娟(台北科技大学化工系硕士在读)

刚刚去台积电询问未来的工作方向,对方建议我往研发或制程发展。当初因为考试分数念了化工,后来发现就业机会还不少。大公司起薪高,福利好,有保障,毕业后应该会先进大公司,希望起薪有4.2万。我不排斥外派,能和朋友或家人一起到国外看看,也是好事。

丁弈文(台北科技大学化工系一年级)

虽然现在才念大一,想先来看看未来的工作机会。当初父母亲友都推荐我念化工,因为出路很多,逛过后发现工作好像不难找;若外派也不错,可以看到更多,学到更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