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运动昨届满3周年,当年争取的诸多诉求,从结果论,除了让服贸无法通过生效,几乎没有新的进展,难怪连当时运动要角林飞帆都要出来把炮口对准已经执政快1年的民进党。
太阳花学运成因复杂,有社会对两岸和平红利分配不均的疑虑,当然也有受到政治操作而引起的反中、恐中情绪。后者突显台湾无法面对开放挑战,也没有自信善加利用大陆市场,壮大台湾经济实力,锁国心态下台湾更难走出去。
服贸对台湾整体来说是利大于弊,因为与大陆相较,服务业是台湾强项,服贸让大陆对台湾服务业开更大的门,包括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等,台湾企业和人才更能到大陆拓展市场;反过来看,台湾自身服务业市场趋近饱和,陆企来台意愿必然不高。台湾何惧大陆企业的竞争?
人才出走 关键非服贸
至于有人认为服贸会让台湾人才大量西进,或让台湾资金大举流向大陆,但是人才出走的关键并非有没有服贸,而是当地有没有发展机会,这几年服贸依然卡关立法院,但前往大陆寻求发展机会的台湾年轻人并未减少,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若是服贸为台湾人才创造前往大陆发展的机会,何不转变思维,打造台湾成为两岸人才总部,让台湾年轻人攻占大陆各地服务业中高阶的管理人才,总比大家都困在台湾、抱怨22K低薪、分食有限市场还来得有前景。
排除大陆 决策非理性
前进大陆市场,不必然等于把企业锁在对岸。台积电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仍到南京设厂,难道台积电只能被锁在大陆?实际上是大陆市场相当程度已融入世界经贸体系,在全球重要供应链中占有重要位置。预先设定排除大陆市场,决策本身就有很强烈的非理性成分。
3年前的太阳花运动,自然有社会和青年对两岸交流的深刻疑虑和不满,加上网络作用的发酵和串连、部分政治力量的运作,但是在诉求“反对黑箱”的同时,也有一味反中甚至恐中的心态和情绪。
这种心态其实也反映出不愿面对挑战和开放,走不出舒适圈的锁国心理。我们看到台湾青年参与公众事务的热情,只不过在运动激情退去之后,总要冷静想想,什么才是对台湾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