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恒 北京报道 [email protected]
中美贸易摩擦转移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平台,中西方正式拉开了对发展模式和未来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大博弈。
在WTO改革问题上向来处于被动守势的中国,前天采取主动,强硬捍卫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其“不公平贸易”的批评,包括不再回避产业补贴和国企在市场中的地位,首次强调这都属于“正常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前天傍晚召开临时记者会,公布WTO改革的中国方案。
他说,目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遭受严重冲击,中方支持对WTO进行必要改革,以增强WTO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但他强调,任何改革都应保证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利益和“特殊与差别待遇”。他说:“发展是世贸组织工作的核心,改革应该解决发展中成员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方面的困难,实现其经济发展所需灵活性和政策空间。”
王受文重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在WTO内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的义务,但不允许其他成员剥夺中国理应享受的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商务部世贸司司长洪晓东在记者会上强调,中国的规模实力虽不断增长,但中国人均GDP仍不到9000美元(约1万2375新元),中国的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程度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容置疑”。
谈到发达经济体常抱怨的产业补贴政策、国企优势等问题,王受文毫不讳言,这涉及到发展模式的不同,“不赞同将发展模式问题纳入WTO改革”。
他反过来批评,一些发达成员过度补贴农业,对国际农产品贸易造成了长期而严重的扭曲;中国也认为,应该纠正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尤其是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替代国做法。
王受文也要求,WTO改革应取消部分成员在投资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中对特定国家企业的歧视,纠正一些发达成员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阻挠正常的技术合作的做法。
WTO改革问题经上周APEC峰会后迅速被提上国际贸易议程。中国商务部的上述表态,进一步印证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疑虑,即北京不会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国企优势等问题上轻易让步。
学者:WTO改革是硬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WTO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涉及中西方阵营重新塑造国际贸易规则及维护国际话语权的博弈,预料将是一场硬仗。
他说:“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过去盲目迷信华盛顿共识、迷信市场,是行不通的,因为规则标准定得太高,不接地气。相比之下,中国发展模式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创造和培育市场、国企在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看来,这个模式至少在中国是行得通的,而且国际上也越来越有吸引力,打破了西方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垄断,所以让西方感到很焦虑。”
不过中国强调,任何改革都必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主渠道地位,显示中国还是主张在WTO框架内行事。
王受文前天说,WTO改革不能以“新概念、新表述”混淆并否定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不能“另起炉灶”。他也以不点名方式批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造成了WTO目前的危机。
他表示,美国阻挡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成员的填补过程,导致该机构面临瘫痪的威胁。此外,美国无视世贸规则采取的单边措施,也置WTO于危机之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告诉本报,WTO改革势在必行,各方都提出各自的方案,现在就要坐下来协商解决。她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各方都要做出妥协让步,以避免改革谈判成为下一个“多哈回合”。
多哈回合指的是WTO的贸易谈判,原本是要在全球扫除贸易障碍以达到自由贸易的目标,但此谈判最终以流产告终,不少国家之后选择通过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推行经济合作。
陈凤英提醒,中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的国家,国家政策、贸易手段中还存有“计划理念的烙印”是正常的,但中国正在慢慢地改变,希望发达国家能给予更多理解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