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
美国去伊核协议引发的争议,正变成美国组织的对伊朗的原油围剿战。
6月26日,美国国务院给国际社会划定了放弃进口伊朗原油的时间点:11月4日。这意味着,11月4日后,美国将对进口伊朗原油者进行所谓的二级制裁。从美国释放的信号看,美国对国际社会的制裁是全方位的,不准备为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提供豁免。
作为当事国,伊朗已经做出强硬回应。6月初,伊朗不仅在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同意下,要求伊朗原子能机构重新启动铀浓缩计划。6月26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强调,美国通过退出伊核协议向国际社会施压,以“心理战”和“经济战”的方式围困伊朗。
虽然伊朗依然承诺不会放弃伊核多边协议,而且强调会继续出口原油。现实却是,欧盟对伊朗的支持并不那么坚决,欧洲企业对美国的制裁也充满忧虑。对欧盟而言,虽然对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多边协议不满,但更担心伊朗在压力之下重启铀浓缩计划。因此,哈梅内伊6月初的决定,招致欧盟的批评,认为伊朗已经跨越了伊核多边协议的红线。就此而言,美国压力之下的伊朗反击,一不小心也会让摇摆的欧盟和伊朗划清界限。因此,欧盟处于很尴尬的境地——特朗普根本就没有把欧盟对伊朗的不离不弃当回事,伊朗对来自欧盟的支持也缺乏信心。欧盟对伊朗的不离不弃,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始乱终弃。
此外,美国要求沙特阿拉伯增加原油产量。特朗普总统6月30日发推文表示,沙特国王萨勒曼同意每天增加200万桶原油产量,但是沙特方面对此语焉不详。虽然萨拉曼国王强调沙特有每天增加200万桶原油备用量的能力,但利雅得的官方声明并未提到沙特增产的消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6月的会议上,沙特石油部长法利赫表示,沙特不可能每天增加200万桶的原油产量。这意味着,也许沙特确有每天200万桶的增产能力,但是也已经到了极限。
数据显示,目前伊朗原油产量每天维持在250万桶左右。加上委内瑞拉被制裁的缺口,全球原油产量每天增加300万桶,才能和现在的产量持平。因此,美国靠中东盟友沙特来补足制裁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原油缺口,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沙特作为油盟里影响力最大的成员,在原油限产和增产的讨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沙特按照美国的意愿,而非基于油盟成员国的利益,沙特也很难在油盟待下去,只能像美国那样选择“退群”。因此,沙特在权衡美国增产和制裁伊朗方面,会寻求一条符合利雅得利益的均衡路线,即会相应增加原油产量,但不会增加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