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来说,“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长远的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但美国并不这么看。美国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超越美国甚至威胁美国的计划。事实上,中国内部也有不少人(至少在知识界)把此视为中国超越美国的计划。这些年来,不少人不是把中国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视为目标,而是把超越美国视为目标。给国际社会的一种强烈感觉就是,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超越美国。这种过度的宣传更强化了美国西方对中国的忧虑或者“威胁感”。
再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发展也已经累积到一定水平,在一些领域赶上甚至超越西方,西方感觉到实实在在的竞争压力。在这个情况下,如何拖延甚至遏止中国的技术超越,是西方战略家这些年在对华政策上所考量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这个层面,可以说,技术冷战也具有必然性。
今天西方的普遍共识是,尽管中国技术发展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这么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西方技术在中国扩散。西方认为,中国是这一波全球化最主要的受益者,因为中国是从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中西方技术扩散和西方向中国开放市场是两个主要因素。就向中国开放市场来说,西方促成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化成为经济活动,“西方技术+中国劳动力”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就技术来说,高铁就是其中一个案例。
要防止中国在技术上超越西方,西方也必须在技术上做文章。很多年里,西方对中国的所谓“工业信息谍报战”,及中国企业对西方企业的“技术转让”要求一直耿耿于怀。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期间,已经明确把如何阻止中国这么做提到政策议事日程中。特朗普上台后,尽管很多方面和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背道而驰,但在对华政策上不仅具有一致性,且更进一步。近年来,欧洲和日本等技术先进国家在这方面的防范心理也越来越甚。
美国两党形成“统一战线”
因此,尽管这次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及其贸易战的方法,并不是所有西方国家都认同,一些政治人物甚至持批评和反对态度,但在针对“中国制造2025”方面,可以说整个西方达成一定“共识”。在美国国内,无论亲华还是反华,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在这方面更可以说结成“统一战线”。
怎么和中国进行一场技术冷战?目前来看,西方主要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西方防止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尤其是防止高端技术出口中国。另一方面,西方防止中国企业进入西方市场,尤其是高科技领域。西方总是把技术进出口置于西方“国家安全”的概念构架中去认知和讨论,明显表明西方把经济和国家安全绑在一起。一旦冷战爆发,西方在这方面的动作会更大。尽管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西方怎么做都难以围堵和中止中国崛起,但必然会拖慢中国崛起。
没有多少人预见到今天的中国国际形势,会发生如此戏剧化的改变。尽管在冷战结束以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一波接一波,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所有这些声音被简单地视为“冷战思维”,被人们人为地忽视了。尽管美国强硬派一直没有中断过制造新冷战格局,但在全球化时代,一场新冷战被视为是不可能的。尽管美国方面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周边挑衅(尤其近年来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但因为中国有效地应付了这些挑衅,人们便很藐视美国,觉得美国不过如此,没有能力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挑衅,或者进行一场新冷战。
现在国际局势巨变,很多人不能理解,就简单地说是特朗普个人的错误,认为是特朗普个人“非理性”甚至“疯人行为”所致。特朗普个人因素当然很重要,主要是因为特朗普政府的决策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特朗普政府的决策模式是商人+军人。这个模式让决策效率大大提高,但缺失中国人所说的“权衡”过程,容易导致在外界看来是“非理性”甚至是“错误”的决策。不过,特朗普政府本身就不会有如此认知。在他看来,他所做的正是美国很多届总统想做而做不成的一些事情。
不管人们喜欢与否,美国正在做其应当做的事情,中国也会做出其应当做的回应,这就是国际政治。国际政治上有“认知”(perception)和“错误认知”(misperception)的分析,无论是“认知”还是“错误认知”都不是对错的道德判断,因为两者都是“社会事物”,一旦产生了,都会对现实政策产生影响。
美国正在发动的贸易战或冷战,对中国构成严峻挑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能取得如此大的内部建设成就,主要是存在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而这样一个和平国际环境,是中国和外在世界互动促成的。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国际局势做了一个正确判断,那就是和平与发展是国际两大趋势。
根据这个判断,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反过来促成了世界发展与和平。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正确判断和中国本身的努力,中国能够经历40年的和平国际环境。今天,不利于中国的国际政治环境又回来了。中国无可、也不能逃避现实,只能直面。中国如何应对,不仅决定自己的前途,也将决定世界的前途。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