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摩擦落幕 別盲目自信蔑視對方

时间:2017-09-04 22:5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中国和印度军队长达72天的紧张对峙后,8月28日双方同意军队都撤离洞朗地区,结束紧张局势。此一事件,中、印开始都武力相向、跃跃欲试,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偃旗息鼓,正是亚洲两大国通过博弈,

中国和印度军队长达72天的紧张对峙后,8月28日双方同意军队都撤离洞朗地区,结束紧张局势。此一事件,中、印开始都武力相向、跃跃欲试,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偃旗息鼓,正是亚洲两大国通过博弈,互相认识、汲取教训的表现,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中印这次摩擦,显示两国彼此缺乏足够认识,以致出现误判和偏激行动。具体现象有:一、中国对印度一直有“战略蔑视”,认为印度没有资格成中国对手。中国自视1962年曾战胜印度、目前总体国力大大超过印度,在亚洲展现强势,例如在东海、南中国海和台湾问题上炫耀武力。北京拟在中国和不丹有争议的洞朗地区修筑公路,试图将季节性边界巡逻转向固定驻守,并把守军补给线修到中印对峙前沿,之前还铲除印军在此两处碉堡,要将该地季节性哨所改为常设哨所。

但中国却未料到,印度会为此派军越过边界,对中国不容不让。在印度眼里,中国在该地区修建公路,对印度通往东部七个邦的西里古里地段产生威胁。这个20公里宽的地带,是印度本土和七个东北邦的连接走廊。如果中国完成道路建设,解放军更方便覆盖这个战略上十分敏感的咽喉地带。

另外,中国对印度军队气势汹汹越界进入中国,宁冒战争风险“教训”中国感不解。此事发生在金砖五国峰会即将在中国举行前,印度表现的自信,令中国意外。印度是亚洲新兴大国,近年国力不断提升,大国梦逐年彰显,对中国在中亚和南亚的影响力日增感不满,想遏止中国扩张。正是这种底气,让印度出其不意,先发制人。而北京对此却视若无睹,结果印度出兵后,开战不是、和谈不可得,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二、反观印度,其自信也带有盲目性,认为中国对印度的强硬举动,不会有过激行为,并以为西方和相关国家会完全站在印度一边。有学者称,印度军队进入他国(不丹)领土,就已违反国际法。洞朗地区是中国与不丹的主权争议地带,并不与印度交界。印度派军进入此地区,也是“入侵”,军事行动“难以站住脚”。

为此,美国和日本官方对中印在洞朗对峙都保持低调。尼泊尔宣布中立,不丹则一度沉默,甚至曝出不丹称“洞朗不属于不丹领土”的说法。相比钓鱼岛和南中国海等领土争端,西方对洞朗对峙的调门没那么高,整个西方舆论基本上是“坐山观虎斗”,并未从中添乱,助长任何一方气焰。

而北京外交辞令异常尖锐和强硬,军事上不示弱,解放军三次在西藏举行实弹军演,并在印度洋西部海域举行实战军演,都出乎印度意料之外。在印度看来,中国正筹备中共19大召开,北京无暇或无心思在边界问题上与印度较真,新德里时机上占便宜。所以中国的强硬应对与“跃跃欲战”,印度也骑虎难下,退也不是,打也不能。

中印双方经两个多月对峙,都陷入进退两难,两国均犯了“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错误,蔑视与误判对方。最后,中国认识到印度的决心与自信,印度也了解中国的意志与底线,双方才冷静下来达成协议,各自撤军,解除僵局。

当然,导致中印结束洞朗边界对峙的因素,还包括:一、金砖五国会议9月3日将在中国厦门召开,中印作为两个最重要成员国,都不想破坏峰会气氛,给自己打上不负责任烙印。二、中国不想让洞朗问题扩大,对中共19大产生冲击。三、金砖国家成员特别是俄国斡旋与居中调解。四、气候原因。9月起对峙地点将下雪封山,迫使双方考虑撤军。五、中印内部忧患。中国不仅面临19大前高层权力布局,还有朝鲜危机紧逼,无力同时面对多面向的冲突。印度则因一位宗教领袖被判刑引发骚乱,印度向骚乱地区增援部队控制情势。

经过这次对峙,中印双方都应更明白,亚洲两大国不可轻视和小看对方,应更深入认识对方、给对手足够尊重。印度贸易出超对中国重要,两国关系不是零和博弈,而应通过金砖等合作机制实现共赢。至于这次事件输赢,中国日后是否还坚持修路,目前语焉不详。僵局化解后,北京还须找下台阶,避免争议再起。

来源:9月3日《泰国世界日报》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