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不到一周时间,金砖国家第九次峰会将在中国厦门举行。由于此前中印洞朗对峙迟迟得不到解决,印度总理莫迪是否与会成了一大悬念。随着昨日印度的撤军及大陆外交部的确认,莫迪赴厦门出席金砖峰会并举行中印双边会晤的障碍已经排除。中印选择在金砖峰会前达成妥协,为莫迪来华创造条件,不但对中国,对亚洲战略大局亦具有重大意义,绿营的新南向政策与联合日本、印度对抗中国的战略企图,也应该更务实些。
首先看一下印度的考量。曾担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二等秘书的南亚问题专家林民旺曾经预判,莫迪没有理由不出席金砖峰会。第一,印度比中国更需要金砖合作机制。而且相比G20、东亚峰会等多边平台,印度也更重视金砖合作,积极推动金砖发展银行成立便是一例;其次,金砖机制赋予和确认了印度大国地位和南亚霸主身分,这是印度非常看重的。
最重要的是,边境争端不一定跟两国关系总体发展挂钩,这是有先例可循的,1986-1987年的春丕河谷事件,并没有影响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
就中国而言,第一,金砖国家厦门峰会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中新社曾指出,这是“中国下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和中共十九大召开前主场外交的‘收官之作’”。作为东道主,中国当然期待厦门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而金砖五国首脑是否共襄盛举是判断峰会成功与否的最显性指标。虽然北京对新德里在边境的所作所为相当不满,但也肯定不希望看到印度缺席或者降格出席。
第二,在西方舆论动辄唱衰金砖机制的背景下,金砖五国应当更加团结。作为金砖国家中的人口第2大国,印度对金砖机制来说显然不可或缺。这从中国官方媒体这几天的宣传造势中可见一斑。《人民日报》海外版最近刊文《金砖五国“握手成拳”》,比喻金砖国家就像五根手指,伸开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文章强调在当下逆全球化思潮来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更显可贵。
第三,中方对金砖多边机制与中印双边摩擦采取了分离处理的务实立场。上周曾有记者直接发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莫迪是否已经确认出席以及中方是否担心莫迪因洞朗局势可能缺席?发言人并没有轻易“中计”,而是分别阐述了中方在筹备金砖峰会和处理洞朗事件上的立场。换言之,即使中印双方在金砖峰会前无法达成妥协,开会归开会,争端归争端,不应当相互干扰,更不宜混为一谈。
最后,两国领导人在洞朗对峙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克制的态度,也为双方最终和平解决预留了空间。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和莫迪在建军节讲话和独立日讲话中似乎隔空交火,但自始至终两位领导人都没有相互点名,中方公开表态的官员最高只到外长为止。尽管中方发言人和官媒放了很多嘴炮,但一直谨慎拿捏尺度,多用“非法越界”定性,但未见“入侵”一词。更何况根据中国外交部的披露,印军越界纵深最多时只有180米,滞留官兵最少时只有几十人,可以说撤军与否完全在两国一念之间,迫在眉睫的金砖峰会正好为两国提供了下台阶。
中领导人和莫迪是两国多年未见的改革派雄主,此前曾多次会晤,应有英雄相惜之心,实在没有理由因区区局部对峙而形同陌路甚至仇人。但两国对峙已超过两个月,双方一度唇枪舌剑甚至剑拔弩张,爆发士兵互掷石块、斗殴事件,两国又都是刚刚崛起的大国,民族主义热情高涨,对两国政府而言,妥协是外交智慧的高度考验,两国能够通过检验让两国关系回到正轨,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对台湾而言,应放弃结合印度,或加入美、日、印、澳对抗中国大陆大联盟的企图,这些国家不会为台湾利益牺牲与大陆的关系,还是务实处里两岸关系更重要。
(来源: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