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退约”讲话遭批误解中国 专家详解错谬之处

时间:2017-06-04 09: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专家指出,巴黎协定的达成,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自下而上的谈判方式:由各国自主决定减排量─即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因此,并不存在强制减排所带来的不公平问题。 (记者 周辰)美东时间6月1

专家指出,巴黎协定的达成,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自下而上”的谈判方式:由各国自主决定减排量─即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因此,并不存在“强制减排”所带来的“不公平”问题。

  (记者 周辰)美东时间6月1日下午3点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协定,举世哗然。同时,他还在这场“退约”声明讲话中,将中国作为反面案例,以此指责协定“对美国不公平”。但在中国的环境政策专家眼中,特朗普讲话中述及中国的内容,恰恰显示了特朗普对中国的减排努力和发展历程,严重缺乏认知。

  特朗普称,根据《巴黎协定》,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国家,中国被允许新建上百个煤炭厂,且可在未来13年内,“以惊人的数字继续增加碳排放”,但美国却不被允许这么做。特朗普甚至夸张地举例说,“中国14天的碳排放量,就足以抵消美国2030年减排目标的所有成果”。

  “我认为特朗普对中国的说法,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站不住脚的”,连续跟踪国际气候进程长达20年的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原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骥告诉财新记者,“即使我站在美国的立场给他算这个账,他的这些决策都是不对的。”

  专家批特朗普对中国无知

  2015年12月签署的《巴黎协定》已在2016年11月4日开始生效。这项协定的达成,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自下而上”的谈判方式:由各国依据可行性分析自主决定减排量─即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因此,并不存在“强制减排”所带来的“不公平”问题。

  根据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于13年后的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中国希望提前达到峰值年。而美国则直接提出了相较于2005年,到2025年要减碳26%─28%的目标。

  邹骥认为,特朗普的另一项错误,在于将一个服务业等产业已发展成熟且拥有全球最强科技、金融实力的经济体,与一个工业化、城镇化还没完成的经济体相提并论。“根据经济学理论与发展实践的历史,每个经济结构比较健全的规模较大的经济体,都存在随着人均GDP增长,人均排放‘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

  邹骥表示,中美两国的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也不一样,目前美国人均GDP已接近6万美元,中国人均GDP才8000美元。特朗普拿美国和中国的可容许排放量直接相比,“就像一个大人指责一个小孩说,为什么你每天还得长个,而我不长个,这不公平。”

  邹骥说,美国在人均GDP达2.5万美元以前,人均排放量也一直上升,达峰后人均排放量经历了持续约20年的平台期,从2007年后才开始下降。中国目前仍在人均排放量持续上升的发展阶段,但根据估算,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后达峰时,对应的人均GDP也才1.4万美元左右,人均峰值排放量也不会超过每年10吨。这比美国每年人均排放量22吨少了一半以上。而且,中国达峰之后的碳排放量,有望不用经历那么长的平台期,就会步入迅速下降通道。

  “这说明从发展历史进程的眼光看,无论如何,中国做的都会比美国好,而且贡献会比美国大,就累积排放量相比,也远远少于美国。”

  邹骥认为,特朗普在讲话中,用“目前中国14天的碳排放量,就足以抵消美国2030年减排目标的所有成果”这样的短期“历史瞬时”排放数据作比较,来指称“中国的碳排放量更惊人”是不正确的。

  邹骥解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寿命能够达到200多年;因此,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是多年累积的碳排放,而不是只看“历史瞬时”的短期数据。

  “美国是最大的累积碳排放国,欧洲的累积排放也很多。欧美国家的累积排放加起来,在2012年时是中国的5倍;到了13年之后的2030年,估计也还会是中国的2.5倍。”

  邹骥表示,特朗普口中“中国可以新建数百个煤电厂,美国却不能建”的观点,也充满对中国政策的曲解。

  根据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煤电装机可能达到11亿千瓦,与目前的9亿千瓦相比,也就相当于新增两三百个煤电厂的量。但是,十三五规划只是制定了一个发展目标的上限,并非提出一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目标。

  邹骥分析,“事实上,在产能过剩、单机发电小时数不饱满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政策已经开始限制煤电;同时,还采取措施鼓励非化石能源发电。2016年夏天以来,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对具有煤电投资审批权的地方政府发出指导意见,要求限制甚至停止新批煤电项目投资。”

  低碳发展趋势不可逆

  邹骥认为,特朗普提出要重振煤电行业,是陈旧和缺乏远见的想法,恰恰忽视了绿色低碳发展能够带来的商业利益。他说,无论是全球还是美国和中国,低碳发展都是新一轮经济复苏的重要方向和新动能。

  目前,美国的煤炭发电已经比天然气发电更昂贵,在市场上已经失去竞争优势,加上美国的大部分主力煤电厂均已超期服役,煤改气势在必行。

  邹骥说,可再生能源会带来新的投资和就业机会,长期的减缓气候变化行动,也会给子孙带来巨大的福利;特朗普的正确选择,应该是为煤矿工人培训,帮助他们转到低碳行业里,同时促进美国的经济转型。

  国家发改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表示,即使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仍然可以在气候大会上继续维护“美国优先”的利益,对他国指手画脚,形成负面影响。按规定,成为《巴黎协定》契约方的国家,必须在加入三年之后才允许退出,退出时还要在联合国办一年的法律手续。

  但邹骥认为,既然美国已经明确表态退出《巴黎协定》,意味着美国尽管可以参会发言,但实际的政治份量和话语权会大大下降;特朗普“退约”的决定,对美国国际诚信和领导力方面的软实力伤害显著。

  邹骥说,特朗普任性地退出《巴黎协定》,损害了美国的政治诚信和国际形象,也不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低碳产业发展,带来长期的实质性影响。

  “以中国为例,进行绿色低碳发展是出于提高本国长期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寻求可持续动能的战略考虑,是‘自己本来就要做的事情’,是建设生态文明总体战略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邹骥分析,中国要想经济升级,要克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约束引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走一条提高效率的、创新的发展路径。“靠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排放来维持高增长率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特朗普拒绝支付支援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气候基金,对发展中国家会带来多大影响?柴麒敏表示,目前发达国家的出资承诺本来就兑现率极低,“现在出资的金额不到百亿,跟每年1000亿相去甚远,出不出都是杯水车薪,而发展中国家对资金的实际需求是每年7000亿。”

  柴麒敏认为,美国在仍未退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前提下,仍应继续承担出资义务。另外,目前在《巴黎协定》下,发展中国家没有出资义务,但中国计划启动200亿人民币的南南合作气候变化基金(总额接近于美国之前承诺向绿色气候基金提供的3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当气候变化。

  在特朗普宣布“退约”之后,曾担任纽约市长的彭博社创始人、联合国城市与气候变化问题特使迈克尔‧布隆伯格公开表示,他成立的彭博慈善基金会将与合作方出资约1500万美元资金,弥补美国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缴纳的份额。布隆伯格说,美国不会放弃《巴黎协定》,美国人民将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继续履行巴黎协定,“华盛顿没有办法阻止我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