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八年时间里,美国和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完全对调了位置。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还被批评为对应对气候变化持消极的态度,但随着美国本周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受访专家分析,中国已经一跃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领导者,甚至可能在未来反过来监督美国的气候政策,确保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顺利推进。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宣布退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拟定的《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顿时陷入了不确定的状态。对此,绿色和平(Greenpeace)中国区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硕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美国的退出为中国晋升国际领导者带来了机会。
他指出,自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中国在气候外交上的手段就出现了微妙的转变,在达沃斯论坛、联合国会议等多个外交场合上,中国不断向华盛顿释放信号,要美国遵守巴黎协定的承诺。
李硕说:“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主义进程,包括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这是领导力的表现,也是整个地缘政治格局改变的一部分。”
李硕提醒,美国仍是全球第二大废气排放国,中国未来还须继续和华盛顿保持联系,确保美国不在气候问题上脱轨。
他指出,前任奥巴马政府过去四年来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助推中国在气候问题上采取更积极的立场,“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未来我们将看到中方想办法影响美国的气候政策”。
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则告诉本报,中国要领导全球气候治理,一个最大的障碍是如何解决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问题。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则认为,中国必须连同欧盟、印度等其他主要国家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实际上,在仅仅八年前,或许没有人能想象到中国最终会领导全球气候治理。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同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有重大分歧,大会最终失败收场。
环境是社会重点议题 中国仍会继续重视
李硕解释,2008年前后是中国经济依赖重工业增长最显著的时期,中国担心减排会影响经济发展。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在2012年后开始放缓,北京意识到它不能再依赖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转向低碳的未来科技。
马军也指出,中国北方地区在2011年受到长时间雾霾天气的影响,环境成为社会重点议题,政府过后出台“大气十条”行动计划,首次将煤炭消费控制列入政策中。
马军说:“中国首先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开始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国依然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往前走。”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前天就发表时评说:“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发展,是各国转变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低碳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逆向而行,只能与一个新时代失之交臂。”
不过,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也可能助长中国国内传统能源利益集团和质疑应对气候变化的声音。
但李硕乐观地相信:“过去八年,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转变那么大,我们能想象,再过三四年,这个转型可能进一步加快,以至于促进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重大改革。这是非常值得观察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