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英镑下跌人心惶惶 英国脱欧谈判前路漫漫

时间:2017-04-16 21:1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4月11日,英国伦敦一家超市的顾客在选购物品。过去三个月,英国零售业销售额以近七年来最快的速度下滑。(路透社)


英国政府于3月29日向欧洲联盟递交信函,确定了英国退出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经济体的立场。然而,由于信函所启动的《里斯本条约》第五十条篇幅较短,只有五段话,前方的道路并不明确,民众、企业,甚至政府官员心中都出现许多问号。在英国脱离欧盟的阴影下,英镑下滑,引发通胀飙升,加上薪资增幅缓慢,家庭财务遭受进一步挤压。

英国政府于3月29日向欧洲联盟递交信函,确定了英国退出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经济体的立场。英国政府选择了这个“退欧日”之后,英国民众就能正式把他们担忧多时的切身问题,摊开在桌面上。

在英国脱离欧盟的阴影下,英镑下滑,人们发现房子的价值削减,退休金缩水,而近期薪金的增长也赶不上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通胀调整后,截至2月的三个月薪资仅增长0.1%,为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名义薪资增幅放缓至2.2%,为七个月低点。

首季零售销售

创六年最大降幅

英镑贬值引发通胀飙升,加上薪资增幅缓慢,家庭财务遭受进一步挤压,这正侵蚀推动经济前进的消费者支出能力。本周公布的一份行业调查显示,第一季度零售销售创六年来最大降幅。

英国民众的生活水平面临两年半以来的最大压力,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或许已经发现,承受着币值下跌压力的商家,悄悄把升高的成本转嫁给他们。为避免酵母酱(Marmite)等销量大的商品涨价而引发另一轮争议,商家们把产品的包装缩小了。同时把牙线、灯泡、蜡烛等人们不常买的商品价格显著调高,幅度分别为17%、近20%和29%。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国会中表明,英国已“不能回头”,立场非常明确。然而,由于信函所启动的《里斯本条约》第五十条篇幅较短,只有五段话,前方的道路并不明确,民众、企业、甚至政府官员心中都出现许多问号。

特雷莎·梅启动英国脱离欧盟的程序后两天,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主席图斯克就双方的谈判发表了指导原则草案。欧洲议会于4月5日采纳了稍作修订的草案,暗示若27国同意,英国能撤回其脱欧决定。这让笼罩英国的脱欧阴影变得更沉重。

《良好移民》(The Good Immigrant)一书的作者尼克斯·舒克拉(Nikesh Shukla)指出:“政府说,它要把国家要回来,但在过程中,它失去了在伦敦的人民的心。”他通过电话告诉《纽约时报》记者:“人们觉得不安,好些人感觉前途未卜。这些人生活在这个城市,为经济作出贡献,他们的家庭、社会联系、财务承担都在这里,但这一切都处于难以预料的状态。”

政府民众关注人员与商品流动

人员与商品流动是民众与政府都十分关注的课题。英国船运商会(UK Chamber of Shipping)12日指出,海关检查将是英国港口和航运业的灾难,可能会减少贸易量。特雷莎·梅要争取欧盟维持与英国的货物顺畅流动,但很少人相信,货物的流动能维持脱欧前的速度。

特雷莎·梅要把工业策略列为她提升生产力和突出英国经济力量的基石,议会下院1月间发布的报告已指出,在脱欧谈判中,政府必须更着重于工业策略。

除了英国以外的欧盟27国领袖将于4月29日举行峰会,同意授权欧洲委员会与英国谈判。暂定为期两年的谈判预料会在6月或7月展开,谈判在广度与复杂程度上势必是前所未有的,双方都先摆出强硬姿态。表面上,英国以一对一同欧盟谈判,实际上,它面对的是27国,当中包括对伦敦金融中心地位虎视眈眈者。

法兰克福、巴黎、都柏林、卢森堡和马德里等欧元区主要城市,早已在谋算如何撬英国金融企业的墙脚,想方设法吸引银行业到他们那里落脚,以带来更多税收和就业。为了争取伦敦的金融企业转移阵地,多个主要经济体预料不会在谈判中软化立场。

欧盟坚持强硬立场的另一个因素是:在民粹主义压力下,欧盟无法为了减少冲击而宽待英国,以免其他成员国的民粹主义者煽动民众支持脱欧。为此,相当肯定的一点是欧盟不可能让英国在脱欧之后,继续享受之前的益处。

农业关税改革棘手且关键

除了金融政策,在农业关税和补贴问题方面,英国也不能依据欧盟条例直接复制。路透社引述世界贸易组织消息称,英国面对的一项棘手且关键的改革,便是如何处理其农业关税体系,以及针对较贫穷国家的优惠贸易制度。英国可以对国内农户提供多少补贴,可以按低关税进口多少吨牛肉或小麦等农产品,都需要世界贸易组织其他164个成员同意。

要避免单枪匹马进行冗长谈判,英国或许可以考虑重新加入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但瑞士经济部长施奈德阿曼(Johann Schneider-Ammann)担心,英国会处于领导地位。他于6日在日内瓦的访谈中说,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尚未商议此事。

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于1960年创立,目前的成员有瑞士、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英国为协会的创立国之一,但它在1972年退出,转而加入欧洲共同体(联盟的前身)。英国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上个月发表报告指出,英国将能利用该协会与全球各地的27个自由贸易协定,而不必再进行个别谈判。

由维护金融业权益的组织所成立的国际监管战略集团(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Strategy Group)10日发布报告说,欧盟与英国也能依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所订立的规则,作为双方进入对方市场的基础。

欧洲联盟两大经济体法国与德国政府今年将先后换届,意大利的选举定于明年举行,不确定因素接二连三出现,未来一年的英国脱欧谈判预料难有进展。

商家担忧面对贸易障碍

英国同欧盟谈判,主动权掌控在哪一方手中?哪一方更急于想确保协议达成?

分析员指出,从相对重要性而言,欧盟对英国要比英国对欧盟重要得多,双方的强势与弱势显而易见。布鲁塞尔的智库勃鲁盖尔(Bruegel)主任冈特勒姆·沃尔夫(Guntram Wolff)认为:“在谈判中,欧盟一方远比英国占上风。”

支持英国脱欧者认为,欧盟完全有理由想达成协议,因为欧盟对英国的贸易为顺差,去年顺差创960亿英镑(1678亿新元)的纪录。沃尔夫指出:“他们往往过于注重顺差与逆差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主要的。对国内选民来说重要的是出口总量,不是顺差。”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以美元计价的英国出口总额中,有近一半是到欧盟去的。也就是说,英国每年对欧盟出口有近2000亿美元(2800亿新元)。而在欧盟出口总额中,到英国去的仅占6%。德国占英国出口的11%,而英国仅占德国出口的7%。

倘若英国未与欧盟达成任何协议就脱离,英国出口商可能得按世界贸易组织的税率缴付关税。彭博社引述资深外交官、起草英国脱欧法定程序的约翰·柯尔(John Kerr)说,英国在未达成自由贸易协议情况下脱欧的概率在30%以上。

英首相以达成自贸协定

为脱欧谈判目标

英国议会下院脱欧委员会4日发布报告,提出商家对贸易障碍的忧虑。委员会主席希拉莉·巴恩(Hilary Benn)在电邮中说:“无法同我们最大的市场进行无关税、无障碍的自由贸易将使经济受重创……重新依据世界贸易组织条例交易,不单是一个再度缴付关税的问题,而是非关税壁垒再度筑起。那意味着英国公司有更多文书工作、边界检查和官方要求得应对。对好些公司而言,这带来的成本比关税还高。”

英国首相以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为脱欧谈判的目标,但负责英国脱欧事务的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5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断然回绝了这个要求。英国在外面对阻力,内部显然也未有一致立场。

英国财政部长菲利普·哈蒙德透露,英国执政党内部有些人反对英国与欧盟达成协议。

与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一同前往印度寻求商业机会的哈蒙德已经表示,这样一种没有协议的结果是“可笑的”,而之前英国脱欧事务部长戴维·戴维斯和外交部长鲍里斯·约翰逊将此描述为“可行的”。约翰逊认为,英国不仅会生存下来,而且会更好。

英国金融业者决定走为上策

英国政府内部矛盾尚存,加上谈判结果难料,而且也未知何时了结,好些私人企业早已在找“出路”。英国脱欧后,货物难以进入欧盟这个庞大的单一市场是一大问题;银行与金融业丧失欧盟的牌照通行权,金融机构进入欧洲大陆市场将面对障碍,不少金融业者已决定走为上策,斟酌要把总部或分支迁往欧洲大陆的哪个大城市。彭博社10日的社论指出,有些银行可能会趁机缩减在欧洲的业务规模,转移至香港和纽约等地。

欧洲中央银行说,要从伦敦迁往欧洲大陆的银行,可能得等上一年半载才会获得营业执照。央行定下个月4日在法兰克福开会后,再为银行业提供细节。不过,有些金融业者已选好迁移目的地。比如,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要把大约1000名员工移往法兰克福;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则在考虑法兰克福与都柏林两地。

声称产品进入多达98%英国家庭的联合利华集团(Unilever Plc)在研究是否要结束“双重国籍”,只驻扎在伦敦或鹿特丹。若这家公司决定只在伦敦股市挂牌,英国首相便能说,投资者的情绪还是乐观的。反之,5日到沙特阿拉伯争取投资和贸易机会的英国首相即使真的让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Aramco)决定在伦敦挂牌,也弥补不了联合利华的撤离。

英国财长哈蒙德4日说,政府将确保银行业不必劳师动众迁往他处。但英国议会商务委员会主席恩·赖特(Iain Wright)说,政府必须采取更多措施,确保在英国营业的公司继续留下来。

伦敦大学学院的经济学高级讲师兰道夫·布鲁诺(Randolph Bruno)指出:“联合利华等个别公司所做的撤离决定,并非主要问题,最大的担忧是有多少公司会步其后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