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3月13日早上,在亲密盟友加拿大宣布全面停飞已经发生过两起空难的波音737 max机型之后,顶着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民意沸腾的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终于还是下了“停飞令”。
而中国作为此次事件中第一个宣布停飞的国家,也着实刷了好一波存在感。
笔者就职于北美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系前线的从业人员。当中国首先宣布停飞737 max的新闻出现,中国在笔者的社交媒体工作群组里非常难得地出现大规模好评,纷纷赞扬中国行事果断,将公众安全置于经济效益之上:
“It took China only a few hours to make a right decision. What are we waiting for?
(中国只用了几小时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我们在等什么?)”
“Well this time China goes way ahead of us and I have no problem following them. I am gonna ban Max myself.
(这一次中国行动真是远在我们前面,我毫不犹豫跟随中国脚步。我自己先禁飞了Max。)”
相关新闻和点赞数也是在工作群组里高居不下。
但美国的一些政治评论,当然就没这么友善了。
不过面对那些评论,我们也要厘清一个观念,那就是不同于中国的媒体运营情况,美国的媒体是完全市场化经营,因此基本各大媒体背后的财团和主要广告商决定着该媒体在政治上的立场,当然由于西方新闻媒体爱把“客观中立”挂在嘴边,在新闻评论节目上喜欢找立场相左的两边一同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只是从篇幅以及主持人引导的方向看,肯定与频道总体立场相背的那方得吃点亏)。
所以在理论上,除非在涉及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美国每一家媒体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政治立场,是不能代表美国大众总体的,最多只能代表美国一些群体的取向。
在中国互联网上近日流传关于美媒一些对于中国首先禁飞737Max的一些阴谋论,基本都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由于国情差异,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的不少民众会将那些“专家”的话视为权威的解读,将此归纳为美国大众甚至是美国官方的态度。
从现在这一届白宫班子的行事作风看,美国官方倒很可能是同意这个论调的,只是美国民众反而不一定。很多人对这个解读嗤之以鼻,认为不过又是一个当跳梁小丑的名嘴在胡说八道。毕竟人命关天的事,赋予太多的政治解读,的确招人反感。
可阴谋论总有市场,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对这个解读深信不疑,开始指责中国打击报复以及意图争夺航空安全主导权,即使是笔者的同事,也有在支持禁飞的态度下抱持这个意见。
而一部分中国网民,因上述的国情差异使然,以及出于对美国下意识的盲目信任,对这些阴谋论跟着全盘接受,也开始对中国进行批评。
但美国最终停飞这个决定,无疑是对这些阴谋论最好的否定。
可成为最后一个停飞的主要民航市场,也仍然足够让美国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日益崛起的亚太和中东民航业,北美航空在机舱服务上已经落后,因此主要以发达的航线网络以及良好的飞安记录作为卖点,可面对群情汹涌的指责,他们又为何甘愿冒着自砸招牌的风险死死不愿妥协呢?
无关其他,利益至上。
作为前线人员,机型的安全当然与我们的工作安全紧密相依,完全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此当大部分民航市场宣布禁飞,剩下美加我行我素的时候,业内前线服务人员的抗议声浪是空前一致的——毕竟谁的性命都不是白捡的。
当联邦航空局(FAA)针对机型安全以及西南航空和美国航空发布了官方声明后,尤其是后两者的“自信论”(两家大型航空公司都表达了对这款机型的“充分信心”,以及它们绝对不会飞一辆不安全的飞机),更是点燃了大家的怒火:
“Your confidence doesn’t mean my assurance!
(你的信心不等于我的放心!)”
“This PR statement is ridiculous. Who will fly an unsafe airplane besides terrorists?
(这份公关稿件真是扯淡,除了恐怖分子谁会飞一架不安全的飞机?)”
“If god forbid I were to ever be brought onto that POS and anything were to happen to me, these are the people my family would sue…
(如果真的这么不幸上了这架飞机而且发生差池,这些人就是我家人要控告的…)”
而从业人员的怒火迫使涉及的三个空乘工会AFA,APFA以及TWU向三大航空公司交涉,要求空乘人员可以因为恐惧原因而拒绝相关机型的飞行工作。三大航空公司也让步,允许不影响考勤记录(有限次数)的事假方式拒绝相关飞行,由空乘管理人员审批。
当然,这仍然引起从业人员不满,工作安全不应该以任何消耗员工绩效的代价实现。更有人在社交媒体反映,与管理人员申请相关事假的时候,遭到对方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