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llimg/180930/0I1155Y7-0.jpg)
▲地铁上的朝鲜人,在传统的灰蓝色调中,已经有越来越多年轻女子穿上色彩鲜艳的服装。
▲ 金日成和金正日单人像章。
![](/uploads/allimg/180930/0I115N53-1.jpg)
![](/uploads/allimg/180930/1-1P9300I0540-L.jpg)
朝鲜特稿 韩咏红 [email protected] 数码特制
9月9日,朝鲜70周年国庆前后,《联合早报》记者韩咏红与林子恒以及100多名国际媒体记者受邀飞到平壤这座首都城市,近距离捕捉这个封闭国度少为人知的急剧改变——市中心高楼林立一如其他中等发达城市,地铁线长42公里,宽阔平坦马路边有餐厅、酒吧、咖啡馆、比萨店、超市……讲着手机的朝鲜人像极了平常聊天的你我他;巴士地铁车厢里人们神态平静,老式灰蓝服装间中有年轻女子身上的鲜艳颜色快速聚焦……亲眼所见的景观和印象形成反差,朝鲜已从对外封闭对内严控的政治挂帅,过渡向市场经济,全国上下像滚滚洪流向前冲,向钱看。
每一个朝鲜人的胸前都佩戴像章:双人像章并列着已故领导人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头像,单人像章面积较小,但胸前那“一点红”依旧十分醒目。
领袖的像章、画像、语录,是平壤市最常见的符号,它承载了这个国家精神凝聚力,据了解平壤人从上幼儿园起就会被灌输领导人的关怀与指导。而在此之外,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早已席卷整个朝鲜,全国上下努力“向前看”与“向钱看”。
今年9月9日朝鲜70周年国庆前后,《联合早报》两名记者与100多名国际媒体记者受邀走进这个封闭的国度。
空气里流淌着“变”的气息,虽然社会管制依然严格,一般人依然不能使用互联网,国际制裁还高悬于顶,但街上行人神态平静,有些人还穿着老式灰蓝服装,但也有年轻女子在身上增添了鲜艳颜色,反差透露了蓄势待发的乐观与希望。
倘若此前对朝鲜所知甚少,第一次踏入平壤的你可能觉得一切都蛮正常。这里看着就像任何一个中等发达城市,市中心高楼林立,沥青马路宽阔平坦,地铁线长42公里分17个站,电车接送排队上下班的市民。市内有餐厅、酒吧,还有“西风”带来的咖啡馆、比萨店。超市货架上有朝鲜自产的食品、饮料,以及大量中国产或通过中国进口的服装、电器、杂货。高档超市售卖英国饼干、法国化妆品、日本马桶盖、名表名酒等,高阶层的消费能力可见一斑。
雀巢速溶咖啡是极受欢迎的高级礼品,这和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出奇的相似。只不过今天平壤“先富起来”的人士已不满足于三合一,他们还追求到咖啡馆来一杯卡布奇诺(Cappuccino),更显洋派头。
这一切,在10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恰好在2008年,本文记者随时任新加坡外长杨荣文访问平壤,当时市内高楼不多,汽车更少,记忆中没见到一盏交通灯。因为缺电,入夜的平壤进入黑暗,满天星斗让人错觉身在郊外。
当年,手机不准带入境,涉外酒店须提前六个小时填表格申请才能发电邮,简短几行字就收费几美元;街头不准随意拍照,我们在大街上拍照超过10分钟,隔天就被敏感、自尊心极强又爱训话的年轻“陪同”——实际上是监管外国人的随行官员,上纲上线地训斥一番。
记者臂环泄露的改变
如今再访平壤,外国人已能购买移动配套使用手机打电话、上网,当地人虽只能上内联网,但手机已非常普及。虽然外媒还是不得私自与独自离开酒店,但“陪同”的提防心已大减。陌生的朝鲜人也不像当年一样,看到外国人就避开,中产阶层、大学生不介意受访,甚至有陌生人在街上主动向我喊:“hi”。
但让记者体会最深的差别,却是与新闻工作有关的一个细节。
2008年随部长采访朝鲜,记者被告知工作时必须佩戴蓝色记者臂环,“陪同”警告:不戴臂环拍照将被视为间谍,臂环绝不能遗失……他没说后果,我们六名同行掂量大概也是间谍罪。
如今,记者拍照虽然还是要佩戴臂环,但布质明显提升了,还附有贴心小别针让你扣在袖子上防脱落,可见朝鲜的物资条件已大有改善。不过,使用记者臂环是要付费的(30欧元),不小心遗失了,我们也不用提心吊胆会触犯间谍罪被留在朝鲜劳改,但要付罚金300欧元。有同行私下思忖,这还不是暗示付300欧元罚金,就能把臂环“买”回国当纪念品?
从政治挂帅,对外封闭对内严控,到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朝鲜的10年巨变瞬间压缩在这个小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