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或有8亿份工作被取代
人类工作可分为三大类。张道昌解释,根据人工智能目前的能力,除了需要发挥个人创意、沟通能力和情感表达的高技能工作,多半的中等技能以及低技能工作都将逐步被机器取代。
张道昌说:“记忆与辨识是它的强项,人工智能可以轻易取代重复性高的低技能工作,如接待员、接线员、保安人员、司机等。人工智能也可以取代占社会大多数的中等技能工作,譬如处理数据的行政人员。”
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友顺教授说,中等技能工作如负责结算账目的会计师饭碗岌岌可危。“只要公司及个人账目数据化,人工智能可轻易辨识问题。现在已有能够写新闻报道的机器。”
王友顺解释,由于语法及风格可被数据化,人工智能会根据数据造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发明了一个写学术报告的机器,写出来的报告连专家都无法辨识。”
张道昌说,人工智能不断进步,就连基础翻译也将很快丢了工作。“据了解,2020年的日本奥林匹克,目标就是利用机器做同步翻译。我说英语,马上可被机器传译成其他语言。”
专业人士饭碗也难保
专业人士也不要自以为饭碗很牢固,根据韩国雇用讯息(Korean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ervice)半年前公布的数据,到了2030年,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专业的大部分功能,包括律师、法官、大学教授和医生职业范畴超过一半的功能。
艺术家的饭碗或许略为坚固,不过别忘了人工智能Amper,刚在去年8月在网站www.ampermusic.com发表单曲。卢森堡科学家甚至发明出能创作古典音乐和电影音乐的人工智能,据开发者说,它师从贝多芬、莫扎特及巴哈。如果你想要知道人工智能音乐能否激发人类情感,可以上网www.aiva.ai一试。
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去年11月发表报告说,2030年全球将有8亿个工作被机器取代。就算社会放慢接受人工智能的脚步,也有4亿人将失业。学习新技能是唯一的自保方式。
王友顺教授说:“新的工作会出现。譬如,我们不再需要会计师计算数据,却需要他们宏观分析公司财务。律师不用翻阅法律档案,人工智能可综合数据,让律师做出更准确判断。”
虽可创作
人工智能难达到人类效果
人工智能有创意吗?王友顺说如果创意可被解释为某种框架下的新尝试,人工智能绝对有能力根据计算法,找出同类事物的特点,再综合特点创作。它甚至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让个人根据不同喜好创造不同的可能。不过,人工智能仍然达不到人类情感发挥的最高效果。
人类擅长综合 机器擅长专化
王友顺说:“人类比较复杂。我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吸收不同资讯,以个人喜好做出选择,人人不同。人工智能却只能处理一种创作。譬如一个男孩子要成为当代艺术家,你给他相关的培训,之后他却可能从事其他形式的艺术。但对现在的人工智能来说,要改变方向是不可能的,你会破坏他之前的数据。人类擅长综合智能,机器擅长专化智能。人类的价值在于融汇贯通。”
张道昌说,人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前,可以一辈子学一种专业打一份工,但在未来世界,建立在稳固学术基础上的终身学习非常重要。“未来社会需要有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的人。拥有想象力与创意及批判性思维很重要。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积极和开放态度也很关键。”
这要求人类在机器所能做的事物之上,以人类独有的创造力、个性、情感、态度等,注入人类特色。但是这或许表示只有最聪明、有创造力、想象力、情感抒发力的人类才有办法做到。张道昌说,一个可以预见的情景是,工作职位将变少,但是对人的要求会变高。
王友顺说,虽然趋势无法改变,但是社会接受度可能延缓科学的发展。“因为这将产生社会问题,所以这个取代的速度不会那么快。阻止科学大步迈进的原因,往往是社会阻力和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