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将“外婆”改为“姥姥”引发抗议

时间:2018-06-24 10:1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社会新闻
受访语言专家说,外婆姥姥之争反映了在方言整体式微的情况下,民间目前对于保护地方文化的呼声正在加大。 近期,上海的小学语文教材被曝将外婆改为姥姥,引发舆论抗议北方用词有同化南方语言习

受访语言专家说,“外婆”“姥姥”之争反映了在方言整体式微的情况下,民间目前对于保护地方文化的呼声正在加大。

近期,上海的小学语文教材被曝将“外婆”改为“姥姥”,引发舆论抗议北方用词有同化南方语言习惯之嫌,也再次牵扯出多年来的方言与普通话之争。

受访语言专家说,“外婆”“姥姥”之争反映了在方言整体式微的情况下,民间目前对于保护地方文化的呼声正在加大。

学者指出,相对于之前积极限制方言的政策,政府如今对方言采取更开放的态度,甚至在加大力度保护地方语言资源。这是因为当局看到了方言所能收获的政治红利,包括加强大陆与海外华人的情感联系,以及推进中国的文化自信。

一名网民上周三(20日)在微博爆料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将《打碗碗花》原著中的“外婆”一词改成了“姥姥”。之后有网民发布上海市教委的回应截图称,“姥姥”是普通话词汇,指的是“外祖母”;“外婆”“外公”则属于方言。

这则回应立即引爆舆论热议,不少民众认为,南方人习惯的称呼不应简单划一地被归类为“方言”而进行修改。

上海教育出版社21日晚发表声明解释,“外”“婆”“姥”三个字是小学二年级须认读的字,而“外”和“婆”被安排在“姥”字之前的课文中出现,因此出版社决定在靠后出现的《打碗碗花》里,将学生已学会的“外婆”改成“姥姥”。

声明说,该社意识到,语文教材编写除了要考虑学生识字规律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该社今后“将予以高度关注”,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声明也澄清,网传对“姥姥”一词使用的答复,与该语文教材无关。

不过舆论仍普遍认为,任意删改原文就是对作者和文本的不尊重,以及对原有信息系统的破坏,出版社的选编教材态度一开始就出了问题。

此外,上海市教委早前对“姥姥”和“外婆”的方言定位,也缺乏对规范语言文字的敏感度。

上海市教委昨晚发布声明表示,已责成市教委教研室会同上海教育出版社迅速整改,向作者和社会各界致歉,并与作者沟通,将该文中“姥姥”一词恢复为原文的“外婆”一词。声明也说,今年9月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将停止使用,小学二年级将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