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去年罚没金额超过前年两倍

时间:2025-02-23 20: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证监会2024年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份,罚没款153亿元(人民币,下同,28.14亿新元),超过2023年两倍。

综合《经济日报》和第一财经报道,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国证监会上星期五(2月21日)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艳春说,从近年行政处罚案例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系统性、隐蔽性、复杂性特征越发突出,并称当前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存在这些特征。

何艳春说,具体来看,一是“假账做全套”,识别难度持续加大;二是利用隐秘关联方、“壳公司”、第三方构建无经济实质的交易,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隐蔽性不断增强;三是大股东、实控人“驱动型”造假频发,有近15%的财务造假同时伴生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约束不足;四是为满足融资条件、维持上市地位或者避免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实施的财务造假有所抬头,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的风险外溢时有发生。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介绍,证监会去年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份,罚没款153亿元,超过上一年两倍,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罚款超40亿元,会同财政部对恒大地产案审计机构开出4.41亿元的同类案件“史上最大”罚单。

其中,2024年查处包括财务造假在内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35件,同比增长17%,居各类案件数量之首;处罚操纵市场案42件,案均罚没款约1.2亿元,居各类案件罚没金额之首。

何艳春说,在财务造假处罚力度方面,2024年对61起财务造假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同比增长17%;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同比增长12%;对七起案件按照法定高限处以罚款,同比增长75%;对69名“董监高”人员实施市场禁入,同比增长9.5%。

何艳春也提到,在财务造假责任追究方面,有35起案件在处罚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员的同时,还追究大股东、实控人等“首恶”组织指使责任,同比增长近60%;对39家中介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对五家中介机构暂停业务,不断压实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看门人”责任。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