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乒坛名帅论战背后的“国球”转型阵痛

时间:2025-02-17 22: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乒坛名帅论战背后的“国球”转型阵痛

两名功勋教练的隔空交锋,暴露出中国“国球”乒乓球运动转型的阵痛。

上星期六(2月15日),中国乒坛名帅吴敬平在微博炮轰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orld Table Tennis,简称WTT)的赛事改革,指“国球被资本裹挟为商业比赛站台”。

当天晚上,中国国家乒乓球青少集训队(国青队)和少儿集训队(国少队)总教练尹肖在个人微博发文反驳吴敬平,指他的控诉“颠倒黑白”。

今年71岁的吴敬平,先后培养秦志戬、马琳、王皓、陈玘、许昕、樊振东和林高远等世界冠军,被媒体奉为乒坛“金牌教练”。比他年长一岁的尹肖则曾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男队教练组组长,培养出刘国梁、孔令辉、张继科等大满贯球员。

两名年过古稀的乒坛名帅在微博上唇枪舌剑,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也使得围绕乒乓球商业化改革的争议浮上水面。

WTT新规逼退奥运冠军

这场论战的背景,是WTT赛事创办者国际乒联去年底颁布的一系列新规,其中最具争议性的是“不参赛就罚款”。

去年12月20日公布的2025年WTT手册规定,单打世界前100名的球员都要参加WTT比赛。世界排名前10的运动员如果在不迟于开赛前一周选择退赛,将被罚款5000美元(6705新元);开赛前一周内选择退赛或者直接缺席比赛的,将被罚款6000美元;若在退赛同一周参加俱乐部赛事或表演赛,运动员将再被罚款5000美元。

去年巴黎奥运会后,奥运乒乓球男单冠军樊振东和女单冠军陈梦已相继退出WTT中国大满贯、WTT澳门冠军赛、WTT福冈总决赛等比赛。2025年如果他们继续退赛,无疑会产生罚金。

WTT去年12月26日公布的新加坡大满贯参赛名单中,不见樊振东和陈梦的名字。两人隔天双双通过微博发声,指奥运会过后身心消耗巨大,无力承担WTT“不参赛就罚款”的新规,因而选择退出世界排名。

上述消息引发舆论哗然,也令WTT成为众矢之的。WTT回应称,相关规则四年来一直沿用,目的是确保顶级选手能够参加WTT重要赛事,维护比赛公正性。但樊振东指此前从未被官方告知退赛要罚款,是年底才接到正式通知,称2025年起WTT会严格执行最新颁布的处罚规定。

舆论压力下,WTT于2月11日公布一系列赛事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强制球员参加大满贯赛事的规则,以及奥运冠军可直接获得WTT大满贯赛事和六站冠军赛的参赛资格等。

不过,WTT并未恢复樊振东和陈梦的世界排名。这意味着两名奥运冠军虽然可以参赛,但要像普通选手一样从最基础的资格赛打起。

新科奥运乒乓球男单冠军樊振东(左)是吴敬平的弟子之一。(互联网)

针对弟子樊振东的遭遇,吴敬平在微博长文中批评WTT利用霸王条款绑架全球运动员,为其创造商业利润服务。在他看来,乒乓球比赛走向市场化虽不可避免,但商业比赛应遵循商业规则,尊重运动员个人意愿,依据运动员自身状况和技术状态决定是否参赛,而非利用权力强行捆绑、强买强卖。

他补充,WTT虽然在舆论压力下作出调整,但仍避重就轻,没有取消不得人心的罚款条例,也没有恢复两名新科奥运冠军的世界排名。

吴敬平感慨,看到最近乒坛的乱象,“内心非常难过”。“当‘国球’被资本裹挟为商业比赛站台的时候就已经变味了,现在的‘国球’已经不是我们为之奋斗几十年的那个‘国球’了,把我们老一辈创下的基业已经挥霍得差不多了。”

随后,尹肖发文驳斥中国乒乓球队裹挟资本逼退樊振东和陈梦的说法,“不符事实,甚至是颠倒黑白”。

尹肖认为,作为商业赛事举办的WTT是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发展的有效补充,“如果没有经济基础谈何发展,谈何强大?”此外,WTT比赛推行运营才几年,属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这次在新加坡也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优化,让大家看到国际乒联的诚意。

他也反驳吴敬平对国乒“基业被挥霍光”“后备力量断档”的判断,指任何新老交替都有一个过程,“会取得一些惊喜,也会交一些学费,但这都是必经之路,谈何青黄不接?”

中国乒坛男子大满贯选手张继科(左)曾师从尹肖。(互联网)

争论发酵后,中国乒坛几名前世界冠军也各自表态。

耐人寻味的是,吴敬平昔日弟子、目前分别担任国乒男队和女队主教练的王皓和马琳,都点赞了尹肖的文章。尹肖昔日弟子张继科则在直播时表态支持吴敬平,他说:“吴指导发布的声明我看了,说得非常在理。”

遭尹肖驳斥后,吴敬平在微博晒出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是已故中共元老陈毅的《青松》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他在配文中写道:“品行干净,好运自来。”

吴敬平在微博晒出书法作品,回应尹肖的驳斥。(微博截图)

2月17日,吴敬平和尹肖都删除了争论贴文。有网民猜测,如果不是两人握手言和,就是有上层领导发话,要求息事宁人。

不过,舆论风波并未就此平息,更多网民因此关注到中国乒乓球并不顺遂的商业化之路。

乒坛商业化之路面对两大争议

国际乒联在2019年创立的WTT,旨在全面升级与改造乒乓球赛事,提升这项运动的商业价值与全球影响力。

界面新闻报道称,密集的赛程和吸引力不足的奖金,是WTT两大具争议的问题。同为拥有四大满贯赛事的小球项目,乒乓球和网球之间的奖金差异悬殊。2024年,女子方面奖金收入最高的运动员王曼昱和孙颖莎,收入在170万元人民币(31万4000新元)左右。而中国女子网球一姐郑钦文的年度奖金收入高达3990万元人民币。

中国选手孙颖莎在今年2月的WTT新加坡大满贯比赛中夺得女单冠军。(新华社)

WTT本月发布的改革措施,包括将系列赛单打冠军奖金份额提高至总奖金的15%,为球员提供每年两次豁免参加WTT冠军赛的机会等。

中国央视资深乒乓球记者李武军点评称,改革措施的出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要看诚意,让樊振东、陈梦、马龙等人回归赛场才是一个向好的开始。

《解放日报》体育记者姚勤毅认为,吴敬平与尹肖的辩论,折射出中国乒乓球当前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阵痛和冲突。“在WTT改革中,确实有一些值得肯定的措施,但如何保护运动员的自主权,如何让商业化与竞技性并行不悖,仍然是WTT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在职业化相对完善的网球领域,此前也存在赛事管理者与球员因为赛事密集各执一词的纷争。如何通过进一步优化规则,平衡商业化与竞技性之间的关系,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保障,是乒乓球运动商业化之路上必须直面的挑战。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