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投资、出口和就业均疲软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周末出台了24条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分析指出,本次出台的措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解决了外商的一部分担忧。
中国国务院星期天(8月13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等八个方面提出24项具体措施。
这是自7月24日中共政治局会议后,继“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和“促进民营经济28条”,中国政府出台的又一项经济刺激政策。
意见总体要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
具体措施方面,意见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同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和享受支持政策。
意见也提出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健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以及规范涉外经贸政策法规制定等。
官方的吸引外资24条措施,是在中国宏观经济消费、投资和出口均显现疲软的背景之下出台的。
从上周公布的几项7月经济数据来看,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0.3%,自2021年2月以来首次下滑;7月以美元计算的出口同比下跌14.5%,创下2020年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与此同时,在华外企近来也向中国官方释放信号。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本月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在华外企已出现“承诺疲劳”的迹象,官方的民营经济刺激政策不足以帮助在华外企。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今年3月一项针对900多名会员的调查也显示,多达55%的受访公司不再把中国视为前三大重点投资的地点。
中国欧盟商会去年9月还曾发布立场文件,呼吁中国向外国企业开放更多经济领域,确保在华外企能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
分析:24条兼顾宏观与微观
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这次中国政府出台的24条措施既关注到保障外商国民待遇、保护知识产权等宏观层面,也从微观层面提出一些“接地气”的措施。
谢栋铭举例,在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方面,不论是优化外商出入境政策,还是提高外国人互联网支付的便利度,都是在细节上为外商在华生活提供便利。
他还注意到,其中一条措施提到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业界比较关心如何改善沟通环节,这种增加沟通的制度对建立互信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