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月新增超过17万名网约车司机,创下放开疫情管控以来的最高环比涨幅,但订单数量却下滑,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深圳等多地交通运输部门接连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有的甚至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
据中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最新统计,中国在4月份新增17万7000名网约车持证司机,环比增长3.4%,使全国数量达到了540万6000人。单在今年首四个月,中国新增了超过31万名网约车司机。
随着中国在今年1月放开疫情管控,人员流动增加使网约车订单在过去几个月迅速增长。不过,订单数量在4月环比下跌1000万,意味着网约车市场在当月出现司机多、乘客少的局面。
为确保供需均衡,湖南长沙市和海南三亚市在5月初宣布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深圳、济南、东莞、温州等城市近日也接连发布预警,指当地网约车接单量正在下降,市场运力已经接近饱和,提醒从业者“理性做出从业选择”。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研判,网约车市场饱和折射了中国当前的严峻经济形势。他说,更多失业人士在这段期间选择通过经营网约车谋生,“既是因为门槛低,又是因为可选择的选项不多”。
中国官方近期公布的多个经济指标均不如市场预期,不少分析师担心中国疫后经济复苏的动能正在减弱。中国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至为5.2%,但16岁至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上升至20.4%历史新高,反映了当前的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
除了宏观经济走势和就业因素,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认为,中国网约车市场趋向饱和也是因为出行平台在近几年持续增加,而各公司在更激烈的竞争下,大力扩充车队来争取市场份额。
自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在2021年受反垄断调查被迫下架整改后,新的出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30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经营许可。
彭澎说,网约车市场在过去几年“野蛮生长”,已导致中国多个城市出现投放过剩、恶性竞争严重的现象。
有网约车司机感叹,他们的营收近几个月下降了近一半,要赚到与去年一样的收入,每天必须多工作五到六个小时。
深圳网约车司机黄先生受访时说,他去年每天一般只需工作八小时就可赚到四五百元(人民币,下同,约77至96新元)。“现在我早上7点就出车,有时到了晚上10点才可以收工。扣掉车租和充电费等,一天的利润只有差不多300元。”
各网约车平台为抢客所开展的“价格战”,也进一步挤压了司机的利润。《联合早报》记者发现,一趟18公里的车程,有平台只收费39元,比50元均价少近30%。这个收费也远远低于传统出租车的58元。
另一方面,则有不少出租车司机申诉,他们在价格上完全无法与网约车竞争,很多精打细算的乘客都会选择更便宜的网约车。一名出租车司机易师傅说:“我的载客量比以前少一半……你看深圳路上到处都是空车在跑。”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近年来出现暴发式增长,其中一部分来自网约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今年5月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22年有82%的网约车属于纯电动车,比2017年的13%高近五倍。
新能源汽车过去几年享有的优惠政策,以及各车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使汽车更便宜,拥车门槛变得更低。傅方剑说,当更多人买得起汽车,加上一般充电费比燃油更省钱,网约车的运营成本大幅下降,这又吸引更多人加入该行业分一杯羹。
傅方剑强调,网约车饱和现象是多重因素叠加所致。他研判,政府会进一步加强管制,通过窗口指导限制司机和平台数量,恢复市场的供需平衡,让该行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彭澎也认为,官方可以通过扶持大企业,淘汰弱势企业,顺着市场趋势进行协调,治理这个“无序发展”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