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北看记
“三年了,新冠都旧了。”本星期三(30日)早上,微信朋友圈里有人上传一个微博截屏,是中国某微博博主的这句留言。博主用肆虐天下的冠病病毒名称想开一个玩笑,说一句俏皮话,却让人笑不出来,反而感到无语和无力。
漫漫三年防疫路,中国还走不到尽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熬过疫情最严峻的阶段,放弃追求清零目标,并对外打开门户,中国依然强调“躺平没有出路”。防疫带来的直接与间接成本,叠加到国内外原有的其他因素,让中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如今,不仅中央政府定下的5.5%左右年增长目标难以企及,经济学者甚至担心企业投资热情与居民消费信心的下滑,将对中国的长期潜在增速形成“永久性经济伤疤”。有人担心,今年以后,中国明后年还能不能恢复到5%至6%的中高速增长?
此刻,中国西部大城市成都也进入了封城状态,2100万居民从星期四傍晚6时开始被令原则居家,居民小区接受封控管理,每户居民每天允许一人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外出一次,就近采买生活物资,非必要不可离开成都。官方的通告虽然没有用到“封城”这个字眼,但上述景况与封城并无二致。
成都是继今年4月的上海之后,又一个被封控的中国超大城市,对刚遭遇干旱限电打击的成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据官方划分标准,中国有七座超大城市,成都排在第六位。同样在本周,中国南方的另一座超大城市深圳的疫情也再趋严峻,深圳南山、大鹏、罗湖、福田、龙岗和龙华六区全域实行管控,大型会议、展销等停办;批发市场和电影院等室内密闭场所等暂停营业;堂食暂停,其中一些街道的居民受到更严格限制,被要求“足不出户”。
另一超大城市广州,在这波疫情中发现了16起阳性个案,当地政府不敢懈怠,海珠区的一些街道和楼宇实行“足不出户”管理措施。上海本周也进一步严格管理聚集性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线下会议、培训、会展等,能推迟举办的应推迟举办。
路透社引述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评估称,中国眼下有41座城市正应对疫情反弹,数目达到今年4月以来最高,这41城的生产总值占了全中国32%。目前,这轮防疫措施对经济的冲击仍微,但随着成都也进入封控,其影响将会更明显。
其实,自从2020年冠病暴发以来,中国没少经历难关,2020年初武汉封城,2021年底西安封城,到今年4月上海封城两个月,都是难熬的日子。相比之下,成都这一波疫情反弹的规模和当时的上海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上海4月1日封城之前,3月31日的单日新增病例达到4000多起(包括无症状感染者),成都本星期三(8月31日)的新增病例是157起(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但是当地政府已火速采取封控措施。
可见中国城市的管理者都格外紧张,谁都害怕成为“下一个上海”,都想尽快斩断传播链,哪怕要承受经济代价。这其中一个不言自明的因素,就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政治议程——中共二十大已近在眼前,只差一个半月就要召开。
一定要平安度过二十大,千万不要在二十大前出大事,防疫宁严勿松,恐怕是地方官员的心头要务。如果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出现疫情蔓延与大规模扩散,影响了必须呵护的稳定局面,在大会前破坏了热烈肯定清零政策的气氛,主政官员不仅原有的晋升希望将落空,甚至可能乌纱落地。
中国高层本周也间接提醒党政官员,防疫切不可此时“破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8月31日刊文,警告“面对疫情,躺平没有出路”,强调“越是坚持动态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这意味着,虽然中国国务院不断加码要求“稳经济”,但振兴经济必要的放宽防疫措施,包括对境内外人员流动明显松绑,要到二十大后才能看到。
那么,二十大后结束后,官方会立刻调整清零政策吗?看来也不会。冬季是流行病另一个高风险时刻,防疫政策松绑也许还要待明年春季。
冠病暴发以来,中国雷厉风行的防疫政策一度成绩斐然,之后却困于清零政策的成果中,还拖累了经济,如同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过,乐观者相信,以中国市场之庞大、增长潜力之深厚,美国发起贸易战中国都挺了下来,下来只要防疫措施松绑,中国经济将迅速反弹。
然而,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与病毒共存”会造成大量人命伤亡,举例证说明许多“共存国”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它下来要如何从严苛的防疫政策中退场,退场过程中又需要准备面对怎样的代价呢?这许多待解答的问题,就等二十大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