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新一轮本土疫情在中国大范围蔓延。约三分之二的省份持续暴发疫情,这给铁腕式“清零”政策带来迄今为止的最严峻考验。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播能力,使得以往的防疫策略不得不面临调整。
防疫政策的走向,从中国防疫专家们近期的发言中也许能看出一二。一些曾参于“共存”说讨论的学者,正逐渐重新走入公众视野。同时,官方依旧强调“动态清零”,但“精准防控”这个词语也出现得愈发频繁。
“共存论”不再是讨论的禁区
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2月28日在个人微博上发布2000余字长文,详细解析了“与病毒共存”与“动态清零”两种对策,并坦言中国的“动态清零”不会永远不变,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展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
作为中国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释放了很明确的信号,一直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中国,已经在探索可能的“第三条路”,至少“共存论”已不再是讨论的禁区。
自3月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频繁发声。要知道,张文宏去年提出“与病毒共存”这一说法,当时不仅被批评为“投降主义”,其20多年前的博士毕业论文也被举报涉嫌抄袭,导致复旦大学展开调查。虽然调查判定张文宏不构成学术不端,但他此后就鲜少在公共场合发言。
在本波疫情中,这名顶级流行病学家似乎重新获得了话语权。他今天在最新的微博文章中写道,抗疫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今后维持生活正常化应该放到跟动态清零同样重要的位置。
上海正经历新一波本土疫情,为了减少疫情对经济的伤害,当地这次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中国疫情严重的几个地区要么封城,要么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上海则大规模实行切块式、网格化管理。
上海市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3月18日受访时就说,上海疫情防控的“打法”变了。疫情防控中,减法才难做,现在不层层加码,分区分层差异化对待就是做减法。
她说:“上海不封城、不停摆是被‘逼’出来的,上海没有退路。上海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中国人的上海,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如果封城,停摆一周、10天,对扫干净疫情确实有利,但从经济民生角度看,多少中小微企业、打工人、市民百姓都要停下来,各种损失之大,是我们承受不起的。”
上海现在实行的“精准防控”策略,正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要求的。他上周(17日)在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给防疫策略的方向定调,要求既遏制疫情扩散,也要减小防疫的代价。习近平说,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优化防控举措,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旧“清零”策略的差异
正如吴凡所说,上海在中国经济扮演的角色、对外象征的意义至关重要,因此“精准防控”尤为必要。本次疫情初期,上海在高风险地区对个别住宅楼实行持续时间较短的轮流封锁措施,如果所有相关居民核酸检测均呈阴性,两天后解除封锁。
同样是经济大市的深圳,也在落实“精准防控”。深圳根据地区风险水平的不同,各区进行的抗疫限制措施也不相同。高风险地区的居民要求居家隔离,而其他风险级别地区的居民可以离家外出。
对于企业而言,新政带来的差异是明显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是苹果公司iPhone的主要组装商,在2020年中国实施第一轮封锁后,该公司用了两个月左右时间才恢复生产。但这一次,在其深圳园区停工两天后,富士康上周三(16日)宣布,其园区将在类似冬奥会期间实施的闭环中重新开工。
在上海,特斯拉和大众汽车旗下工厂停产48小时后,也得以重启生产。相比之下,在疫情初期的严厉封锁措施下,许多中国企业要等待数周时间才能复工。
不过,并非中国所有的地区都有工具和资源,采取像上海和深圳一样的防疫策略。较不富裕的城市和省份无法实施更灵活的方法,只能使用旧的防疫手段。吉林省的情况就是如此。
吉林省本地生产总值(GDP)不到上海的三分之一,目前跨省市流动已受到限制,所有居民均已接受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数以百万计的居民被要求居家隔离,每户家庭允许每两天派一人外出采购食物和其他必需品。
全国建方舱为分流治疗作准备
过去,中国会让每一名冠病病人,不论是重症轻症、有无症状,都进医院治疗。但是,中国国家卫健委3月15日发布了第九版诊疗方案,政策的变化非常明显,尤其是在病例分类收治措施上。诊疗方案建议,对轻症、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采取集中隔离管理。
此外,新版方案也对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抗病毒治疗、解除隔离及出院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修订。
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永杰今天解释说,奥密克戎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但是不进行隔离则会传染很多人,因此可以在隔离点管理,没有传染性就可以解除隔离。
这种治疗策略目前已经被吉林省采用。该省将轻型病例转入方舱医院,和无症状感染者一起集中隔离。也就是说,定点救治医院,以后只接受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的患者。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3月19日受访时说,上海目前还是要求把无症状感染者送去定点医院,在医疗机构里收治。不过随着国家要求的变化,上海也会根据情况考虑进行相应的调整。
中国国家卫健委22日宣布,要求每个省至少有两至三家方舱医院。中国国务院已经要求各省提交方舱建设方案,即便目前没有建设,也要确保在需要启用方舱医院的时候,能够在两天之内建成并且投入使用。
中国目前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有33家,分布在12个省的19个地市,其中建成的有20家,在建的有13家,床位总计3万5000张。主要集中在吉林、山东、云南、河北、福建、辽宁等地。
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在为未来大规模接受确诊病人,以及对这些确诊者的分流作准备,以缓解未来医疗资源的紧张问题。
至于管控措施,虽然有一些立场软化的迹象,但中国政府依旧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习近平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就强调:“胜利来自坚持。”
不少专家也认为,现在放宽限制还不是时候,因为医疗保健系统将不堪重负,死亡率可能大幅上升。况且,目前是中共二十大前的政治敏感时期,没有人能承担导致社会恐慌的风险。因此中国抗疫的下半场,可能要等到二十大结束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