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科技的变革,必须深刻思考传统产业最根本的价值,并在这个基础上,勇于革新和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你上一次到电影院看电影是什么时候?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可能已经想不起来了。但过去一周国泰电影院陷入财务危机的新闻,再次唤起一些人对电影院的记忆。
星期一(2月17日)有报道称,新加坡挂牌公司mm2全亚影视娱乐旗下电影院线国泰戏院接获律师信,被要求支付在淡滨尼世纪广场和兀兰长堤坊所拖欠的租金及律师费等费用,总额近270万元。
隔天,再有消息指mm2旗下位于武吉巴督威城广场(West Mall)的国泰影城,将于2月20日正式关闭。过去三年内,mm2已关闭四家国泰影城。作为本地老牌电影院线之一的国泰,如今在本地仅剩五家电影院。电影院行业过去几年持续低迷,最直接的因素是冠病疫情期间的管控措施,以及疫情催生出的宅家经济风潮,大幅地改变观众的观影需求。
不过,早在冠病疫情前几年,电影院的困境就已初步显现。电影院行业当前的困境,其实反映的是深刻的科技变革,对这类传统行业带来的巨大干扰。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数据,本地电影院观影人次在2016年至2017年间骤减250万,计1940万人次,2019年进一步下滑至1850万人次;横空出世的串流平台Netflix,正是在2016年1月进入本地市场。
这样的下滑趋势,在2020年进一步被疫情催化,疫情首年的电影院观影人次一路下挫至470万。尽管疫情后影院观众持续回流,但截至2023年,仍只达到1000万人次,不到2016年以前的一半。
电影院行业面对的科技冲击分为几个层面,最表层是影音串流平台的竞争。毕竟每月只要约一两张电影票的价格,就能在家里无限观看高画质的电影,就性价比而言,电影院难以匹敌。
串流平台能够崛起,不只靠价格的竞争力,还仰赖于人们观影习惯的改变。电影院里一两个小时的沉浸式体验,过去一般被视为电影院最大的独特卖点。但网络社媒和短影音平台,彻底改变观众的观影模式和注意力集中时间。
观众如今注意力更碎片化,更习惯简短和抓眼球的内容,也倾向于无须动用脑力的娱乐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在电影院里集中精神观看一两个小时的电影,对大部分人来说已经不再是那么自然的选择。
相较之下,在家边划手机边看电影,电影节奏太慢就快转,甚至可以立马换一部电影看,这样的新模式或许更符合人们的口味。
传统的影院观影体验,逐渐转变成一种小众文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院产业必然会走向衰亡。毕竟这个产业顽强地经受1980年代电影录像带普及,以及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盗版影碟猖獗,这两次科技革新的挑战。
电影院更珍贵的价值在于它创造的集体回忆,以及所打造的独特社交空间。这是难以被科技取代的独特价值。
不少本地电影院业者也意识到这一点,积极打造电影以外的影院体验,例如邵氏电影院不时上映偶像团体的演唱会,让电影院成为粉丝相聚追星的空间。较小型的业者The Projector则精选小众电影,并配合情人节等主题,举办相关的观影活动。
电影院产业正在上演一次大规模的转型,不同业者的应对方式,对于其他行业也是一种警示。面对科技的变革,必须深刻思考传统产业最根本的价值,并在这个基础上,勇于革新和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作者是《联合早报》高级记者)